[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含有PE的回收混杂PET制备刚强度管材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2351.7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0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驰飞;计龙辉;李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23/08;C08L51/06;C08K5/00;C08K5/5425;C08K7/14;C08K3/22;C08K13/04;B29D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霖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91 | 代理人: | 黄燕石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含有 pe 回收 混杂 pet 制备 强度 管材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含有PE的回收混杂PET制备刚强度管材的方法,通过混杂料中各组分配比的调控,以及相容剂等的选用方面的改进,实现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在PET机体中的均匀分散,除了扩链反应之外还形成物理交联点,增加材料的强刚度。相比较传统的回收方式需要前期的分离提纯,成本高,能耗高,操作困难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分离混杂PET中的其他组分,节省能源,回收方便。制得的刚强度管材性能高,利用范围广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PET回收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含有PE的回收混杂PET制备刚强度管材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当前塑料的应用已渗透到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聚酯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可用作饮料食品等包装容器、纤维级聚酯、聚酯薄膜和工程塑料等。PET聚酯使用之后产生的废弃物,而废塑料又是塑料制品消费过程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物质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它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如能有效地将其利用,就可节约能源,净化环境。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含有PE的回收混杂PET制备刚强度管材的方法,通过混杂料中各组分配比的调控,以及相容剂等的选用方面的改进,实现了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在PET机体中的均匀分散,除了扩链反应之外还形成物理交联点,增加材料的强刚度。相比较传统的回收方式需要前期的分离提纯,成本高,能耗高,操作困难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无需分离混杂PET中的其他组分,节省能源,回收方便。制得的刚强度管材性能高,利用范围广泛。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通过加入二氯二茂钛与回收料中的PE反应,生成茂金属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提高材料的刚度。
进一步的,发明人还发现,通过特定配比的两种助剂分步加入,提高产品性能;第一助剂能够进一步提高混杂料中各成分的相容性,促进材料中物理交联点的形成,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强刚度;而第二助剂中玻璃纤维能够提高材料的韧性,并且为了避免玻璃纤维被螺旋机的螺杆切断,通过螺旋机中部的排气口加入,既能够实现玻璃纤维的分散,同时避免被螺杆切断,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性能。第二助剂中的硅烷偶联剂能够提高玻璃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玻璃纤维的分散度,并且第二助剂中的氧化镧作为成核剂,提高结晶温度,促进注塑性能,而与玻璃纤维同时加入防止混杂料提前结晶影响玻璃纤维的分散。
具体的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含有PE的回收混杂PET制备刚强度管材的方法,包括:
1) 将含有PE的回收PET混杂料,二氯二茂钛,扩链剂,相容剂,抗氧剂干燥;
2) 按所述PET混杂料:二氯二茂钛:扩链剂:相容剂:抗氧剂=70-80:4-6:3-5:20-30:5-10的质量配比,将所述PET混杂料与扩链剂,相容剂,抗氧剂在180-200℃下混合3h,然后加入二氯二茂钛,继续混合30min,得到混合物;
3) 将所述混合物使用挤出机挤出;
4) 冷却造粒;
5) 再次干燥,注塑,得到所述刚强度管材。
进一步的,所述PET混杂料中,所述PE的质量占混杂料的30-40%。
进一步的,所述相容剂选自: LDPE-g-MAH,LDPE-g-GMA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包括抗氧主剂和抗氧助剂,所述抗氧主剂选自:AO-80;所述抗氧助剂为DLTP。
进一步的,所述扩链剂为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进一步的,所述挤出机为双螺旋挤出机,其中各段温度分布为200-260℃,所述注塑的温度为230-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纤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