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1778.5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徐英德;高晓丹;李双异;裴久渤;安婷婷;孙良杰;丁凡;汪景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沈阳一诺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66 | 代理人: | 刘丽娟 |
地址: | 11016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土壤有机质 形成 作用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培养得到待分析土壤样品;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磷脂脂肪酸并测定磷脂脂肪酸中13C的含量;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氨基糖并测定氨基糖中13C的含量;计算提取的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中来源于植物残体碳的比例;计算土壤中真菌残体源碳和细菌残体源碳的含量;计算土壤活体微生物量转化为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相对效率,计算植物残体碳由活体微生物转移到微生物死亡残体的相对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更全面的评价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的作用,解开有机质形成的“黑箱”理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有机质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土壤有机质的形成过程,尤其是微生物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仍是难以破解“黑箱”理论。以往关于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研究大多只关注到活体微生物的变化,也只能捕捉到其中某些时间点的变化,这极大地阻碍了对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的认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形成作用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法培养土壤:首先称取以烘干重计的200g土壤样品置于500mL玻璃瓶中,调节土壤样品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40%,用封口膜封口并用针扎孔;而后将其置于培养箱,在25℃条件下避光预培养7天,7天后取出立即与磨碎的13C标记的植物残体样品充分混匀,并调节土壤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然后封口,继续在25℃下避光培养60-500天,分别于试验开始后的60天、90天、150天和500天进行样品采集,得到待分析土壤样品;
步骤二、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其中的磷脂脂肪酸并测定磷脂脂肪酸中13C的含量;
步骤三、取部分待分析土壤样品,提取中的氨基糖并测定氨基糖中13C的含量;
步骤四、计算提取的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中来源于植物残体碳的比例;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中来源于植物残体碳的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Fresidue为磷脂脂肪酸和氨基糖中来源于植物残体碳的比例,单位为%;δ13Csample为添加植物残体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或氨基糖的δ13C值,单位为‰;δ13Ccontrol为对照即未添加植物残体处理的磷脂脂肪酸或氨基糖的δ13C值,单位为‰;δ13Cresidue代表相应植物残体的δ13C值,单位为‰;
步骤五、计算土壤中真菌残体源碳和细菌残体源碳的含量;所述土壤中真菌残体源碳和细菌残体源碳的含量的计算公式为:
Fresidue-C=(GluN÷179.2–2×MurA÷251.2)×179.2×9;
Bresidue-C=MurA×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农业大学,未经沈阳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1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前照灯
- 下一篇:一种海岸带信息监测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