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4272.1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滔;周舟;徐胜金;何显中;刘锦生;王庆洋;徐磊;补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8 | 分类号: | G01M9/08;G01M9/02;G01M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智能 感知 功能 汽车 空气动力学 标准 模型 | ||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气动力学数据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包括:车体;后背,后背与车体可拆卸连接。本发明由于后背与车体可拆卸连接,通过更换不同造型的后背,就可以快速实现多种车型的变换,从而能够通过风洞试验或仿真计算快速获取不同车型在流场中的受力情况以及车型附近流场流动情况;此外,在车体设计有若干个传感器布置区域,使得标准模型能够联合各传感器能够获取车体周围的环境物理量参数以及车体自身的响应参数,实现智能感知功能;相较于传统空气动力学模型来说,具有多造型、多功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气动力学数据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
背景技术
在风洞测试中,国外研究者提出了不少特征鲜明的用于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标准模型,这些标准模型不仅为汽车外形设计与评价提供了优化参考方案,还可为汽车风洞试验对标、校准、测试技术开发、检验CFD计算精准度等提供对标和验证模型。此外借助标准模型,也增强了汽车空气动力学行业内的交流,成为一种交流语言。
迄今为止,国外已经发展了多种汽车空气动力学模型。以模型的气动外形的复杂程度来分类,可以划分为简化钝体模型、简单汽车模型和复杂汽车模型,模型的轮廓和表面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接近真车。
传统的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在稳态或者准稳态下进行,对瞬态数据测试能力要求不高,而非稳态汽车空气动力学存在强瞬态性、流场和气动力强相关性等特征,现有的汽车风洞稳态测试技术大多不能够准确捕捉这些特征,因此为了顺利开展非稳态汽车空气动力学的研究,需要开发一款感知型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用于流场的多物理量联合测量,以进一步增强瞬态测试技术储备,扩充风洞测试手段,为开展非稳态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对此,中国专利CN111855138A公开了一种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标准模型设置有位姿传感器和/或环境传感器;其中,位姿传感器用于测试模型自身参数,环境传感器用于测试环境参数;位姿传感器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和微型陀螺仪中的一个或多个;位姿传感器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加速度计和微型陀螺仪;加速度计和微型陀螺仪设置于标准模型前窗位置处;激光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标准模型底部,设置于标准模型底部靠近车轮位置处;标准模型设置有多个激光位移传感器,优选四个激光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标准模型底部靠近四个车轮的位置处。
对于传统的空气动力学模型来说,通常造型单一、功能单一,不具备多造型、多测试功能的属性,并不能满足多物理量测量的需求。当需要测试不同车型时,需要重新制作空气动力学模型,使得测试过程的前期花费成本过高、时间过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解决了现有的空气动力学模型造型单一、功能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为:一种具有智能感知功能的汽车空气动力学标准模型,包括:车头部、车身部和车尾部,车尾部上半部包括与车身部和车尾部下半部可拆卸连接的后背模块;
车头部前端设有前端传感器布置区域,车头部的发动机舱盖上设有发动机舱盖传感器布置区域,车身部顶部设有顶部传感器布置区域,车尾部后侧设有尾部传感器布置区域,车身部内部设有中部传感器布置区域;车体底部设有底部传感器布置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42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抛射式旋翼可自主展开型无人机
- 下一篇:一种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