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2930.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曹宇;王宁;刘紫嫣;唐小波;宋育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F3/00 | 分类号: | B60F3/00;B63H21/17;F15B21/0423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孟旭彤 |
地址: | 2013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观测 水陆 两栖 无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解决了传统无人船在使用过程中面临陆上移动困难、操作不便成本庞大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有船体、航行推进器,还包括有陆地行进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陆地行进系统包括有前驱动轮、前轮驱动马达、后驱动轮、后轮驱动马达、于船艏安装的升降转向机构、于船艉安装的升降机构;动力系统包括有电池组及驱动机构;控制系统包括有安本地控制模块与遥控模块,本发明的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可便捷稳定的实现水陆行进的调整,结构一体化,操作便捷、成本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船,特别涉及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
背景技术
伴随国家基础建设不断发展,我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针对水域类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国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海岛(礁)测绘工程建设任务需要及时完成;其二,我国近海海域海底地形及滩涂测绘调查相关工作需要积极开展;其三,我国陆地水下地形测绘与监测工作需要深入开展,提高水下测量的精度;其四,通过采取措施,使水下地形测量实现数字化、自动化等。相对传统测绘领域水下地形测量来说,往往需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水下测量使用的设备繁杂而笨重,导致测量人员不方便携带,甚至测量水域缺乏船只,严重影响测量数据的精确度。自遥控测量船出现后,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确度。如今,各大企业加大力度研制遥控测量船,无人测量船具有显著的节省人力优势。
无人船作为一种新型的水上环境测量监测平台,可搭载多种测量传感器,以遥控或自主航行等工作方式,在走航中进行连续性海洋监测调查,具有布放灵活、成本经济、搭载方便、技术先进、安全性高等特点,可应用于湖泊、近岸浅海和海岛周边等复杂区域的多要素同步测量,在水域环境测量与监测中具有明显技术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现今的海上潮流能发电装置在以下一些不足:
无人海洋观测船在使用的过程中面临陆上移动的要求,传统的运输方法需要先使用大型设备把无人船从水面移动到陆地的定制的陆上移动设备,在移过后又需要使用大型设备把无人船从陆地移动到水面,这一过程增加了很多无人船的配套设备、对吊装港口的设施提出一些挑战、也增加了一部分运输费用,导致整体设备运营金额相对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可便捷稳定的实现水陆行进的调整,结构一体化,操作便捷、成本更低。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洋观测水陆两栖无人船,包括有船体、航行推进器,还包括有陆地行进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
所述陆地行进系统包括有前驱动轮、前轮驱动马达、后驱动轮、后轮驱动马达、于船艏用于安装调整前驱动轮的升降转向机构、于船艉的两侧用于安装调整后驱动轮的升降机构;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有安装于船体对陆地行进系统进行供电和驱动的电池组及驱动机构;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安装于船体对动力系统进行就地控制的本地控制模块、无线连接于本地控制模块进行远程遥控的遥控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转向机构包括有
前轮升降组件,包括有前轮固定支架、前轮升降连杆、前轮升降油缸;所述前轮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于船体,所述前轮升降连杆枢接于前轮固定支架的一端,所述前轮升降连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前轮升降油缸的缸体端部枢接安装于前轮固定支架,且缸杆向船体前轮升降连杆一侧延伸连接于连接杆;
前轮转向组件,包括有转向动力杆、转向连杆、转向油缸、转向阻力杆;所述转向阻力杆枢接于前轮升降连杆的下表面,所述前轮驱动马达固定安装于所述转向阻力杆的一侧,且所述前驱动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前轮驱动马达;所述转向油缸的缸体水平固定安装于所述前轮升降连杆,所述转向油缸的缸杆端部固定套设于所述转向动力杆,所述转向连杆一端枢接于所述转向阻力杆上端面,所述转向动力杆的下端枢接于所述转向连杆远离转向阻力杆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洋大学,未经上海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