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7810.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3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强;赵国强;阮博文;鞠丽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167 | 分类号: | F16F15/167;F16F1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290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摩擦力 质量 飞轮 弹簧 支撑 结构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和多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是非全贴合接触,或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是非全贴合接触,减小接触面积来降低摩擦力。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增大弹簧支撑结构件一端或两端的曲率,减小了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原全贴合接触面变为非全贴合接触面,降低了摩擦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动力传动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
背景技术
发动机带动双质量飞轮高速运转时,减振弹簧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向初级飞轮内壁一侧弯曲变形,减振弹簧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摩擦会增大,这无疑会增大减振弹簧磨损缩短其使用寿命。在减振弹簧与初级飞轮内壁间加入弹簧支撑结构件,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形成单自由度滑动配合,避免了减振弹簧与初级飞轮内壁的直接接触,提高了减振弹簧的使用寿命。
虽然弹簧支撑结构件避免了弹簧与飞轮间的摩擦,但是其自身与初级飞轮内壁之间仍会产生摩擦力,如图1、图2a、图2b、图3a和图3b所示,现有的第一、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在弧形滑道内移动时,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1和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4与初级飞轮内壁2的接触面6、8是完全贴合的,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1的曲线5、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4的曲线7的曲率等于初级飞轮内壁2的曲率。在尽可能保护减振弹簧,不缩短弹簧支撑结构件长度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间的摩擦力。这是本申请需要着重改善的地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通过改变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之间的接触面大小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双质量飞轮运行时,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压缩减振弹簧,并推动减振弹簧沿着弧形滑道向前移动,同时该减振弹簧推动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继续移动。在弧形滑道内充满了粘性油脂,起着阻尼的作用。
根据牛顿粘性定律(或称牛顿内摩擦定律),对于粘性流体,发生分层流动,因流速不同,相邻两层之间就有相对滑动,存在着摩擦力。牛顿流体的层流间摩擦力与两物体的相对速度呈线性函数关系,则考虑粘性摩擦后的摩擦力表达式为:
式中,为符号函数,为动力粘性系数,为接触面积,为流速变化值,为距离差,故为流速梯度。
动力粘性系数由流体本身性质以及流体的温度决定,流速梯度由初级飞轮和弹簧支撑结构件的相对速度和油液膜厚决定的,这些条件不易改变,只能通过减小接触面积来降低粘滞摩擦力。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和多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是非全贴合接触,减小接触面积来降低摩擦力。
所述非全贴合接触,是指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的中部曲率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曲率相同,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的一端或两端的曲率大于中部的曲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和多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是非全贴合接触,减小接触面积来降低摩擦力。
所述非全贴合接触,是指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的中部曲率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曲率相同,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的一端或两端的曲率大于中部的曲率。
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降低摩擦力的双质量飞轮弹簧支撑结构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和多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弹簧支撑结构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弹簧支撑结构件与初级飞轮内壁的接触均是非全贴合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7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