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阻尼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04826.1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7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P·斯鲁斯艾卓克;J·维哲森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48;F16F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爱勤;王小东 |
地址: | 10240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限定了流体腔室的主管。主活塞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联接到主活塞。外管围绕主管延伸并且限定了在外管与主管之间的补偿腔室。外管包括从开口端径向向内延伸以与主管抵接的突起。外部活塞位于补偿腔室中并且联接到主管,将补偿腔室分成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第一隔室在突起与外部活塞之间延伸,以容纳工作流体。第二隔室在封闭端与外部活塞之间延伸,以容纳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阻尼器组件,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伸缩式阻尼器组件。
背景技术
提供悬架系统,以当车辆行驶在垂直路面不平处时,将车辆的车身(簧载部分)与车辆的车轮和车轴(非簧载部分)过滤(filter)或隔离,并且以控制车身和车轮的运动。此外,悬架系统还用于维持正常的(average)车辆姿态,以提高车辆在操纵过程中的稳定性。典型的被动悬架系统包括位于车辆的簧载部分与非簧载部分之间的弹簧和与弹簧平行的阻尼装置。
由于车身和悬架的复杂性的增加,减震器或阻尼器组件的长度变得越来越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车身的安装和成本。
在美国专利6,191,445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管。主管限定了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流体腔室。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且联接到主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之间移动主活塞。与主管径向间隔开的外管围绕主管在封闭端和开口端之间延伸。封闭端与第一端相邻。开口端与第二端相邻。外管和主管限定了在外管与主管之间延伸的补偿腔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阻尼器组件,该阻尼器组件在保持相同冲程长度的同时使阻尼器的尺寸最小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化设计的阻尼器组件,该阻尼器组件降低了车身的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阻尼器组件。所述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管。主管限定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流体腔室。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并且联接到主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之间移动主活塞。与主管径向间隔开的外管围绕主管在封闭端和开口端之间延伸。封闭端与第一端相邻。开口端与第二端相邻。外管包括突起,该突起从开口端朝向中心轴线径向向内延伸并且与主管抵接。外管和主管限定了在外管与主管之间延伸的补偿腔室。外部活塞位于补偿腔室中,联接到主管,用于与主管一起相对于外管轴向移动。外部活塞将补偿腔室分成第一隔室和第二隔室。第一隔室在突起与外部活塞之间延伸,以容纳工作流体。第二隔室在封闭端与外部活塞之间延伸,以容纳气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阻尼器组件。阻尼器组件包括沿着中心轴线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主管。主管限定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用于容纳工作流体的流体腔室。主活塞可滑动地设置在流体腔室中,将流体腔室分成压缩腔室和回弹腔室。活塞杆沿着中心轴线延伸、联接到主活塞,用于在压缩冲程和回弹冲程之间移动主活塞。中间管与主管径向间隔开,并且围绕主管在主端与次端之间延伸,所述主端与第一端相邻,次端与第二端相邻。主管可在中间管中滑动。中间管和主管限定了在中间管和主管之间延伸的补偿腔室。外管与中间管径向间隔开。外管围绕中间管在封闭端与开口端之间延伸,所述封闭端与所述主端相邻,所述开口端与所述次端相邻。外管和中间管限定了在所述外管与所述中间管之间延伸的外部腔室。分隔构件位于所述外部腔室中并且围绕所述中间管延伸,将所述外部腔室分成气体隔室和液体隔室。气体隔室在开口端与分隔构件之间延伸。液体隔室在封闭端与分隔构件之间延伸。
附图说明
将容易理解本发明的其它优点,这是因为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它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4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