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3982.6 | 申请日: | 202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焦其意;陆涛;蔡训儒;郭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F25D23/02;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孙小华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不同 年龄段 冰箱 门把手 加热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训练样本集中各个人脸图像进行模型训练,获取人脸年龄识别模型;
步骤S2:冰箱门体上安装的摄像头实时采集图像信息,将图像信息传输给检测终端;
步骤S3:检测终端检测到图像中存在移动的物体;
步骤S4:将含有移动物体的图像输入到人脸年龄识别模型进行识别;
步骤S5:人脸年龄识别模型输出用户年龄类型;
步骤S6:检测终端根据用户年龄类型发送加热指令给加热终端;
步骤S7:加热终端对冰箱门把手进行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之前,还需对冰箱所处的环境温度进行监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01:预先在检测终端上设置加热终端启动的最低温度;
步骤S02: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冰箱周围的环境温度信息传输给检测终端;
步骤S03:检测终端对环境温度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若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的最低温度,则不启动摄像头;
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的最低温度,则启动摄像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训练人脸年龄识别模型的流程如下:
步骤S11:建立以人为分组单位的训练样本集,每个人的人脸特征图像均携带有年龄标签;
步骤S12:获取训练样本集中各个人脸图像的人脸特征;
步骤S13:训练样本集对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进行预训练,得到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的网络参数的初始值;
步骤S14: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对各图像人脸特征进行编码,获取图像的年龄段特征;
步骤S15:训练好的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对待处理人脸图像进行编码,得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年龄段特征;
步骤S16:根据待处理人脸图像的年龄段特征对待处理人脸图像进行年龄段识别,得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年龄段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3中,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包括一个输入层和三个隐藏层,所述一个输入层和三个隐藏层构成堆叠的三个自编码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5中,得到待处理人脸图像的年龄段特征之后,将各个年龄段特征进行聚类,得到预设数据的聚类中心,计算各个训练样本集中各个人脸图像的年龄段特征对各个聚类中心的归属度,调整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的网络参数以优化归属度;
还需判断归属度是否满足预设的训练结束条件,若满足预设训练结束条件,则得到训练好的多层栈式自编码模型;
若不满足预设训练结束条件,则返回步骤S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检测终端检获取到图像信息后,需要先判断图像中是否存在移动的物体,再判断存在移动物体的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再对检测到人脸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年龄段识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用户年龄类型分为儿童、青年和老年;所述儿童、青年和老年分别对应的年龄段为0-13岁、14-70岁和71-100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冰箱门把手加热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加热终端对冰箱门把手进行加热时,冰箱门把手内还设置有温控开关,当冰箱门把手达到预设的温度后;检测终端控制温控开关断开,停止对冰箱门把手进行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398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