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蒸压多孔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00280.2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6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巩瑞晨;陈贵斌;朱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10 | 分类号: | C04B28/10;C04B38/00;C04B18/08;C04B18/1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徐锦妙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蒸压多孔砖,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10‑20%、炉渣20‑30%、粉煤灰20‑30%以及砂石40‑5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矿粉20‑30%、熟料50‑60%、石灰10‑20%以及外加剂1‑8%;一种蒸压多孔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固化材料制备;S2原料制备;S3混合料消化;S4粉碎;S5成型码垛;S6蒸压;S7检测;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粉煤灰降低成本,通过提高固化材料比例提高蒸压多孔砖的抗压强度,保证蒸压多孔砖满足性能要求;通过用矿渣代替水泥熟料、石灰,降低蒸压多孔砖的密度,提高蒸压多孔砖的抗压强度,利用矿渣的颗粒的表面不规整,提高蒸压多孔砖的成孔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砖石制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压多孔砖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建筑垃圾为骨料的蒸压砖的质量较轻,有助于减少建筑物的自 重,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是利用建筑垃圾做灰蒸压砖的骨料时, 建筑垃圾的掺量较大时,以碎砖为骨料的蒸压砖平均抗压强度为 12.8MPa,以碎混凝土为骨料的蒸压砖平均抗压强度为10.8MPa,蒸 压砖碳化后,以碎砖为骨料的蒸压砖平均抗压强度为11.6MPa,以碎 混凝土为骨料的蒸压砖平均抗压强度为10.1MPa。蒸压砖易开裂,抗 收缩性差;而常用的固结材料如石灰、水泥等价格较高,且成品施工 慢,保温隔音效果一般。
铜陵地处长江铜铁成矿带上,内生成矿条件有利,以有色金属铜矿著 称。已发现的矿产地115处,包括大、中、小矿床和矿点,铜陵有色金属 矿产以铜矿为主,还有金、银、钼、锰、铝、锌元素等,结构复杂,铜陵 有色金属矿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色金属矿渣其硫含量非常高;为降低 因硫排放而造成的污染,在冶炼有色金属时,使用脱硫剂进行脱硫处理, 将其固定成硫酸钙、亚硫酸钙等;由于脱硫剂的大量使用,有色金属矿渣 中的氧化钙含量惊人,与普通粉煤灰又有区别;并且矿产本身还含有硅元 素、铝元素、铁元素、镁元素等组分,与脱硫石膏有很大的不同,在利用 有色金属矿渣制造蒸压砖过程中,在蒸压养护时,其水化产物中有凝胶孔, 凝胶孔吸附水分,水分干燥会使得蒸压标准砖收缩变形,并且水化产物结 晶度相对较高,导致蒸压标准砖的抗干燥收缩性能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蒸压多孔砖。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蒸压多孔砖,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10-20%、炉 渣20-30%、粉煤灰20-30%以及砂石40-5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 分数计的组分:矿粉20-30%、熟料50-60%、石灰10-20%以及外加剂1-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 10%、炉渣30%、粉煤灰20%以及砂石4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 分数计的组分:矿粉20%、熟料55%、石灰20%以及外加剂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 10%、炉渣30%、粉煤灰20%以及砂石4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 分数计的组分:矿粉30%、熟料55%、石灰10%以及外加剂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20%、炉渣20%、粉煤灰20%以及砂石4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 分数计的组分:矿粉20%、熟料55%、石灰20%以及外加剂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括以下质量分数计的组分:固化材料 20%、炉渣20%、粉煤灰20%以及砂石40%;所述固化材料包括以下质量 分数计的组分:矿粉30%、熟料55%、石灰10%以及外加剂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熟料采用水泥,所述外加剂包括减水 剂和早强剂。
一种蒸压多孔砖的制备方法,应用上述一种蒸压多孔砖,包括以下步 骤:
S1固化材料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铜陵铜冠建安新型环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002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