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聚氨基酸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8620.2 | 申请日: | 2021-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尹静波;卜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18 | 分类号: | A61L2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于慧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牙槽骨 缺损 修复 氨基酸 载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槽骨缺损修复的聚氨基酸多功能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将羟基磷灰石(HA)、羟基磷酸铜(CP)无机纳米粒子与聚氨基酸大分子(如,聚L‑谷氨酸苄酯(PBLG)、聚L‑谷氨酸甲酯(PMLG)、聚L‑谷氨酸乙酯(PELG))复合,得到有机无机杂化的聚氨基酸大分子,大分子进一步与小分子药物淫羊藿苷(ICA)按一定摩尔比共混,通过双乳液法获得聚氨基酸多功能微载体,该微载体尺寸为150~300μm,孔径和孔隙率的范围分别为25~45μm和87.5%±3.6%。体外细胞实验以及体内动物实验发现,本发明所制备的聚氨基酸多功能微载体具有良好的促成骨、促血管以及抗菌作用,可加速兔子牙槽骨缺损的修复。本发明为牙槽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种新型修复材料和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槽骨缺损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氨基酸微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牙周疾病、创伤等因素是造成牙槽骨缺损和吸收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拥有健康且骨量充足的牙槽骨对于牙科植入物的植入至关重要。为了恢复缺损区域的功能以及美学特征,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包括牵引成骨(DO)以及将骨移植材料(BGM)直接移植到缺损部位,利用引导组织/骨再生技术(GTR/GBR)再生出丢失的骨组织。
其中牵引成骨(DO)主要是在保留原有的骨组织以及软组织的前提下,通过牵引装置固定于原有骨的两端,以适当的速度和频率向所需方向进行牵引,利用牙槽骨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而实现在牙槽骨缺损的间隙中生成新的骨组织。然而这一技术的缺点在于整个修复周期过长,同时患者需持续佩戴牵引器,除了影响美观以及日常发音外口腔卫生无法得到保证而易引发感染。
但是对于不规则、小尺寸的牙槽骨缺损牵引成骨(DO)则不适用,而利用骨移植材料(BGM)直接填补于牙槽骨缺损部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原材料的不同,骨移植材料(BGM)可以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以及合成的骨替代物。自体骨移植由于在骨愈合、塑形以及重塑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成骨特性以及无免疫原性特点,因此成为骨缺损重建的“金标准”。但是,骨的供应有限、需要额外的供体部位等问题是自体骨移植存在的明显缺陷。而同种异体骨移植材料虽然具有骨诱导性和骨传导性,但是由于缺乏活细胞,其成骨能力远不及自体骨移植。而异种骨移植材料来源广泛,例如Bio-Oss(Geistlieh AG,Switzerland)是一种从小牛骨中处理得到的骨粉材料,其具有高度的多孔结构以及良好的骨传导性。虽然Bio-Oss有利于血管的侵入以及成骨细胞的迁移,但是Kübler等人研究发现,Bio-Oss骨粉骨诱导性差,与其他替代品相比显示出对成骨细胞较低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Kübler A,et al.Growth andproliferation of human osteoblasts on different bone graft substitutes:an invitro study[J].Implant Dent,2004,13:171-179)对于合成的骨替代物(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乳酸、聚羟基乙酸等),其来源广泛且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但是这类材料往往只有骨传导性而没有骨诱导性,因此常需要与具有骨诱导作用的生物活性因子复合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血管在骨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营养扩散,细胞增殖和新骨组织生长的营养传递器官,而且在调节参与骨再生的细胞和信号分子中起着关键作用。针对口腔这一特殊的环境,牙槽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抗菌性亦十分重要。因此临床上理想的牙槽骨缺损修复材料应当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促进骨组织再生、促进血管再生和抗菌功能。但是目前临床上具有上述几种功能于一体的牙槽骨缺损修复材料却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牙槽骨缺损修复的聚氨基酸微载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微载体的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86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