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碳掺杂定型相变储能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93821.3 | 申请日: | 202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7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崔俊硕;李文康;熊英;娄振宁;王月娇;于海彪;冯晓庚;单炜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D171/02 | 分类号: | C09D171/02;C09D7/62 |
代理公司: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07 | 代理人: | 金春华 |
地址: | 110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掺杂 定型 相变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碳掺杂定型相变储能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聚乙二醇硅羟基化改性;亲水硅烷偶联分散剂的合成;纳米碳材料的分散与复合;相变储能涂料的制备等。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以通过喷涂、浸涂、刷涂等多种工艺施工,亦可通过浇筑方法得到相变储能型材。涂料反应活性高,施工后可迅速成膜,易于大规模制备。涂层传热速率快、稳定性好。在建筑物保温,织物储能、设备保温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相变储能涂料与储能涂层的制备,具体涉及纳米碳材料掺杂的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能量的存储与高效利用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热能是能量的一种重要直接形式,加强热能的管理与利用,不但能节约能源,而且还可以减少废热带来的环境问题。相变储能材料可以通过自身相变,将热能储存和释放出来,是一种重要的能量调节材料,可以解决热能需求与供应不平衡的矛盾。
基于化学组分可以将相变储能材料分为有机、无机两大类。一般来说,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由于低腐蚀性、无过冷现象,相对于无机材料更具优势。常用的有机物包括石蜡、多元醇、聚乙二醇等。由于材料吸收热量会发生相态的转变,容易导致相变材料泄露流失,因此以石蜡等作为相变材料时需要进行封装,但泄露的风险仍无法避免。相比之下,聚乙二醇高分子由于分子链两端带有羟基,可以通过高反应活性试剂进行修饰,再通过加入另一组分进行交联,进而可以形成整体结构,实现材料在较高温下仍保持外形不变。
聚乙二醇作为相变材料已有相关研究,例如专利CN201110399977.1报道将聚乙二醇吸附到多孔材料的孔隙中,进而将表面交联封孔做成微胶囊,用于建筑内墙保温;专利CN201811577653.0报道将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合作为支撑骨架,得到定型性好的相变储能材料;文献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21,34,508-514报道用甲苯二异氰酸酯改性聚乙二醇,之后在80℃条件下用三聚氰胺进行交联得到定型相变储能材料。然而,总结发现将相变储能材料的前驱体以涂料形式应用目前还鲜有报道。最主要原因是,聚乙二醇改性后反应活性不够,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入其它组分交联剂,施工比较困难。
将相变材料以涂料形式应用,一方面可以增加施工的灵活度,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宽材料的应用范围。例如,可以通过喷涂的方法将相变前驱体负载到织物表面,制备保温纤维、保温衣物;也可以通过浸涂的方法,在不规则表面构建保温储能涂层等。如果将具有高导热性能的纳米碳材料掺杂到复合材料中,还可以增加材料的热导率,使吸热和放热更为迅速。同时,纳米碳材料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骨架支撑作用,使材料在高温下有更好的形貌保持特性。因此,制备纳米碳材料掺杂的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相变储能涂料,进而得到高热导率、高焓值的相变储能涂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硅烷偶联剂对聚乙二醇进行改性,得到具有多硅羟基高反应活性的相变储能涂料。在涂料中掺杂由硅烷偶联分散剂分散的纳米碳材料,一方面增加涂层的交联密度,另一方面增加涂层的热导率,得到高储能密度、高导热系数、高热稳定性的相变储能涂层。涂料施工工艺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纳米碳掺杂定型相变储能涂层,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硅烷偶联剂对聚乙二醇进行改性,使其分子链两端带多个硅羟基;
步骤二、合成亲水硅烷偶联分散剂,并制备纳米碳材料分散液;
步骤三、将步骤一所得产物与步骤二所得分散液混合,得到复合涂料;
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涂料施工,得到相变储能涂层。
上述的一种纳米碳掺杂定型相变储能涂层,步骤一具体为,在聚乙二醇和甲苯的混合液中,40℃条件下加入硅烷偶联剂和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反应6h,反应结束后减压去除甲苯,在80℃条件下用HCl水解5h,冷却得到成膜原液。改性后的分子典型结构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大学,未经辽宁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38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肾脏肿瘤图像分割方法
- 下一篇:一种RNA文库的构建方法及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