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顶白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1424.2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邱成;冯正午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壹鑫光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7/046 | 分类号: | C08J7/046;C09D133/00;C09D133/12;C09D7/63;G02B5/02;G02F1/13357;C08L6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常忠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顶白 扩散 及其 制备 方法 以及 背光 模组 液晶显示器 面板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顶白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面板。本发明提供的抗顶白扩散膜包括:基材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一侧表面的光扩散层;复合于所述基材层另一侧表面的防粘连层;其中,所述防粘连层为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形成的发泡膜层:树脂成膜物18.0wt%~19.0wt%;异氰酸酯固化剂3.0wt%~5.0wt%;发泡剂0.5wt%~1.5wt%;助剂0.5wt%~1.0wt%;溶剂余量。本发明提供的抗顶白扩散膜能够有效防止背光模组测试过程中出现异物顶白的问题,且不会影响扩散膜的光学效果,同时降低了扩散膜的加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抗顶白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面板。
背景技术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自身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实现其发光功能。背光模组(BLU)通常由背板、胶框、灯条、反射膜、导光板、光学膜(扩散膜、增亮膜)等组成,其中扩散膜是组成背光模组的关键的部件。扩散膜主要是将线型光源均匀的转变为一个面光源。
近年来,无边框、薄型化、高亮度、低能耗等特性成为TFT-LCD发展的趋势,而上述特性功能必将通过调节背光模组(BLU)来实现。采用薄型化导光板及光学膜以降低其背光模组的厚度,使得各层之间的间隙变小,将带来导光板抗机构干涉能力下降及光学膜遮盖性变差的问题。当有异物存在于扩散膜和导光板间时,普通背光模组由于间隙大在背光模组检查过程中不易出现异物顶白现象,但是在薄型化背光模组中异物顶白成为了典型的问题。
一般的扩散膜包含基材、正面光扩散层和背面防粘连层。光扩散层和防粘连层中一般都包含树脂成膜物、光扩散粒子(PMMA、PBMA、PA、PU、PS等)、助剂。扩散膜的防粘连层其涂层厚度薄,使得光扩散粒子不能完全被树脂成膜物包裹,在背光模组搬运以及震动测试过程中存在脱落问题,导致背光模组异物顶白不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顶白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面板。本发明提供的扩散膜能够有效克服异物顶白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顶白扩散膜,包括:
基材层;
复合于所述基材层一侧表面的光扩散层;
复合于所述基材层另一侧表面的防粘连层;
其中,所述防粘连层为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形成的发泡膜层:
优选的,所述防粘连层的厚度为3~8μm,防粘连层中的气泡大小为1~10μm。
优选的,所述防粘连层的厚度为4~7μm,防粘连层中的气泡大小为3~8μm。
优选的,所述树脂成膜物选自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丙烯酸多元醇和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异氰酸酯固化剂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或甲苯二异氰酸酯;
所述发泡剂选自偶氮化合物发泡剂;
所述偶氮化合物发泡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和/或偶氮二异庚腈。
优选的,所述溶剂包括:
乙酸乙酯 28.0wt%~33.0wt%;
乙酸丁酯 20.0wt%~27.0wt%;
丁酮 20.0wt%~26.0wt%;
所述助剂包括:
流平剂 0.15wt%~0.25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壹鑫光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壹鑫光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14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