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90090.7 | 申请日: | 2021-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曾健滢;刘慧;牛立志;左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刘宇峰 |
地址: | 51066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消融 探针 穿刺 助力 固定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包括:正面面板,设有并列的五个陡脉冲消融探针正面放置区,每个正面放置区由中间的正面凹型针道和两侧凸条组成;正面面板的边缘是凸起的,在对应于五个正面凹型针道的位置形成五个针道出口,相邻针道出口的距离为5mm;背面面板,设有对应的并列的五个陡脉冲消融探针背面放置区,每个背面放置区由中间的背面凹型针道和两侧凹槽组成;以及合页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正面面板和背面面板的侧边。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可根据需要同时固定两根陡脉冲消融探针,且有效避免探针脱落,同时能协助术者经皮插针时发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陡脉冲消融探针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陡脉冲消融探针的穿刺助力固定器。
背景技术
陡脉冲消融技术是利用高压直流电发出的强大电场在细胞膜上产生多个细孔从而不可逆转地破坏细胞,导致即时肿瘤细胞死亡。在治疗过程中,单极陡脉冲电极探针需要2至6根19G电极同时置入病灶进行治疗。陡脉冲消融探针采用G来表示直径的长度计量单位,G是GAUGE的缩写,为实现更微创的治疗,陡脉冲电极探针常见型号为19G,外径为1.1mm,常见针长为13mm、15mm、18mm、25mm四种杆长度,探针由3.05米长连接线与陡脉冲治疗仪相连,支持多种术式下使用。
目前,陡脉冲消融探针采用的插针固定定位装置是电极探针垫片,垫片正面布有两排共五列平行U型卡槽。固定方式是将陡脉冲消融探针的单电极探针同时嵌入一列两个U型卡槽及垫片凸起边缘上下针道出口中,从而将单电极探针平行固定,垫片背面有数字和刻度对孔道间距进行表注,孔道间距分别为0、10mm、15mm、20mm、25mm,使针间距可被测量。
对于这种陡脉冲消融探针的固定方式,电极探针都是通过嵌入U型卡槽及垫片凸起边缘上下针道出口进行固定,电极探针容易从U型卡槽及垫片凸起边缘上下针道出口中滑出。此外,这种插针固定定位装置整体结构为长方体,设计得又薄又窄,其设计主要用于固定电极探针,而非协助经皮插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该固定器可根据需要同时固定两根陡脉冲消融探针,且有效避免探针脱落,同时能协助术者经皮插针时发力。
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包括:正面面板,其内部是薄底板,设有并列的五个陡脉冲消融探针正面放置区,每个正面放置区由中间的正面凹型针道和两侧凸条组成;所述正面面板的边缘是凸起的,在对应于五个正面凹型针道的位置形成五个针道出口,相邻针道出口的距离为5mm;背面面板,其内部是厚底板,设有对应的并列的五个陡脉冲消融探针背面放置区,每个背面放置区由中间的背面凹型针道和两侧凹槽组成;以及合页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正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的侧边,以致所述正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闭合时,所述正面放置区的凸条与所述背面放置区的凹条配合,所述正面放置区的正面凹型针道与所述背面放置区的背面凹型针道形成闭合的针道。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正面放置区的凸条是不连续的,包括短凸条和长凸条;相对应地,所述背面放置区的凹条是不连续的,包括短凹槽和长凹槽。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正面面板的侧边设有搭扣凹槽,所述背面面板的侧边设有相应的搭扣凸条,以致所述正面面板和所述背面面板闭合时,所述搭扣凹槽与所述搭扣凸条匹配扣合。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正面面板的外表面设有斜纹凸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正面面板的外表面标有刻度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背面面板的外表面设有斜纹凸条。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陡脉冲消融探针穿刺助力固定器的进一步特征,所述背面面板的外表面标有刻度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复大医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90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