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5800.7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8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显会;杨伟聪;肖田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1/165;A61K47/36;A61P31/04;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苯尼考缓释 颗粒 质量 评价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本方法通过溶出试验获得氟苯尼考缓释颗粒药物在体外的崩解、释放过程,并与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建立相关性,从而制定药物在体外的溶出限度为:在模拟胃液中,30min内的累积释放度不超过20%、且2小时内的累积释放度不超过50%;以及在模拟肠液中,30min内的累积释放度不超过25%、4小时内的累积释放度不超过75%、且8小时内的累积释放度大于85%。以本发明的溶出限度为质量标准,通过对氟苯尼考缓释产品体外溶出的评价,进而控制制剂生产的产品质量,保证不同生产批次产品的体内代谢过程的一致性,为产品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氟苯尼考又称氟甲砜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是一种动物专用的广谱抗生素。氟苯尼考的抗菌谱与甲砜霉素相似,但抗菌活性优于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的作用机理为通过与细菌70S核蛋白体的50S亚基上的A位结合,从而阻碍肽酰基转移酶的转肽反应,使肽链不能延伸,进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氟苯尼考对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菌均有良好疗效,但氟苯尼考具有胚胎毒性,故妊娠动物禁用。氟苯尼考还具有可逆性免疫抑制作用,在体内浓度过高时会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液。而市售氟苯尼考口服制剂如:粉剂和预混剂,存在口服后达峰时间快,血药峰浓度高等特点,尤其在高血药浓度时容易对动物机体产生免疫抑制和胚胎毒性等副作用。
兽用经口给药的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药物随食物在十二指肠滞留时间内持续并完全释放的药物制剂。缓释制剂中的药物按适当的速度缓慢释放,达峰时间显著延长,在第二次摄入食物时延续释放过程,使得较少的给药次数或较少的给药剂量即可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同时实现“峰谷”波动减小,避免超过治疗血药浓度范围的毒副作用,又能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之内以维持疗效。与普通制剂比较,缓释制剂在群体预防性治疗给药时,可提高稳态浓度的谷浓度并降低稳态浓度的峰浓度,从而长时间实现治疗作用,并降低毒副作用,减少用药次数,减少药物使用的总体剂量,实现动物养殖过程中抗菌药物减量化。
体外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质量和工艺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制剂间工艺、生物利用度等差异。药品生产过程可以通过溶出度这一关键的质量控制技术对药品生产工艺和质量进行控制。因此,溶出度可作为药品日常生产和研发的一个常规质量控制步骤,无论溶出结果和药品的生物效应是否具有相关性,对药品制定标准的溶出度都是考察药品物理特性是否一致的一种简单、廉价的方法。利用体外溶出度口服制剂体外溶出试验和体内药动学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体内外相关性分析,是目前较为权威的、能从一定程度上根据体外溶出度结果对制剂在动物体内药动学进行预测的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合适的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结合体内药动学实验建立体内外相关性,确定缓释制剂在不同释放体系中的体外溶出限度的范围,可以为后续该制剂生产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如果一批产品的溶出特性大大偏离了所设定的标准水平,或者该批产品表现出溶出时间缩短或者延长,则预示这批产品可能在生物体内的特性会发生改变。因此,通过体外溶出实验和体内外相关性分析制定一个合适的溶出限度,并以此基础制定质量评价方法,对于药物的研发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氟苯尼考缓释制剂进入体内后,因制剂本身释放行为不一致导致其在体内行为的不确定性的不足,提供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以体外溶出限度作为指标预测和控制氟苯尼考缓释药物在动物体内的过程。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溶出限度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氟苯尼考缓释颗粒的的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58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填孔空洞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显示模组包胶方法和遮光胶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