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3655.9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9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二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35 | 分类号: | G06F16/35;G06K9/6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一产业园光谷大道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知识点 难度 定级 方法 | ||
1.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大数据对于开放性题目获取,对于题目涉及领域进行分类,形成不同领域的题目类型,组成一个大题库;
S2、选择一批特定答题者,进入题库进行答题,并设定答题时间;
S3、在答题时间内,答题者完成答题后,对于题目与答案提交,系统对于每一个题目与答案打包标上答题者的ID,且通过系统打乱,并且重新分发至答题者处,下分时,保证同一ID不得获取到打包绑定的ID相同的题目与答案;
S4、每个答题者对于收到的题目及答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题目得分进行预测,并输入大数据系统内,对于若干组数据进行记录将题目以及答案构造矩阵;
S5、将预测分构造矩阵,将预测分构造矩阵,为R=(rij)mxn,其中rij为答题者i对于答案j的打分,m为答题者数量,n为题目数量;
S6、利用Kmeans算法,对于答题结果预测分进行聚类处理,Kmeans算法方法具体如下:取前k个答题者作为k个独立的聚类中心:即R中的前k行作为聚类中心;计算剩余的行与其各个聚类中心的距离,并作为聚类成员,选择最近的中心所对应的聚类;求每一个聚类对应的所有向量的和,再除以这个聚类中向量的个数,再把这个向量作为新聚类的中心;重复前面的两个步骤,直到产生的k个聚类不再变化为止;在每个聚类内部度量答题者打分的相似程度;
S7、根据相似程度,选取每个答题者的最近k邻居;
S8、把预测分加入至S5内得到的矩阵内,继续完成上述步骤,进行迭代,迭代至每个答题者对于收到的题目与答案均打分完毕;
S9、将迭代的结果进行收集,把S4内记录的每个答题者对于收到题目的预测分与通过迭代而得到的具体分数进行对比,计算二者的平均值;
S10、对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收集,输入大数据系统内,根据评定标准,对于数据进行划分;
S11、根据不同区域的分数,进行难度定级;
S12、利用大数据系统,将评级后不同等级内包含的题目在题库重新寻找对应的题目领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每个答题者对于收到的题目及答案,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题目得分进行预测,得分预测范围为0-10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中,对于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收集,输入大数据系统内,将得到的平均值按照0-3分、4-7分与8-10分的区间对于数据进行划分,且0-3分区间利用红色表示,4-7分利用黄色表示,8-10分利用绿色表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0-3分区域为较难等级,4-7分区域为中等级,8-10分区域为简单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点难度定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2中,利用大数据系统,将评级后不同等级内包含的题目在题库重新寻找对应的题型,并且根据不同等级在题目领域内的占比,得出最终的题目领域难度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二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二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365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控制数码产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活性菌全细胞湿气发电装置及其应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