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uV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81010.1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5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汪福宪;董博恒;卫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36;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方燕;莫瑶江 |
地址: | 51007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uv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CuV2O6的光电传感器及其在精氨酸检测中的应用。一种基于CuV2O6的光电传感器,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利用直流磁控反应共溅射法得到CuV2O6薄膜,利用旋涂法将8‑羟基喹啉溶液负载在CuV2O6薄膜上,得到8‑羟基喹啉修饰的CuV2O6光电传感器。本发明提出的8‑羟基喹啉修饰的CuV2O6光电传感器在精氨酸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所开发的直流磁控反应溅射镀膜法易于实现CuV2O6光电极的低成本大规模生产,传感器设备成本低廉、简单便携、使用简易,在食品安全与健康卫生检测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化学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uV2O6的光电传感器及其在精氨酸检测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精氨酸是一种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检测意义的氨基酸。适量的精氨酸可通过一氧化氮合酶转化为一氧化氮,增强血管舒张,有助于治疗各种生理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勃起功能障碍,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头痛和胸痛等[RH Boger,Thepharmacodynamics of L-Arginine[J].Nutr,2007,137(6):1650S-1655S.]。精氨酸浓度异常被证实与肿瘤相关,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血浆精氨酸的浓度一般低于正常水平。例如:乳腺癌和结肠癌中精氨酸浓度为80±3μM,胰腺癌中为76±5μM,食道癌中为41.9±13.4μM,而正常水平为90~150μM[N Verma,et al.L-arginine biosensors:A comprehensivereview[J].BB Reports,2017,12:228-239.]。因此精氨酸可用作肿瘤生物标志物。
在食品安全方面,特别是对于发酵的果汁和葡萄酒,精氨酸的含量会影响食品质量。在酿酒厂的生物发酵过程中,如果用于酿酒的葡萄原汁中的精氨酸含量过高,会积累大量的尿素并与乙醇自发反应生成氨基甲酸乙酯(一种致癌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CAUthurry,et al. Ethyl carbamate production by selected yeasts and lactic acidbacteria in red wine[J].Food Chem, 2006,94:262-270.]。据报道,如果葡萄汁中精氨酸的含量超过1000mg/L,酿造的葡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潜在含量就有可能超过限定值(15μg/L),因此精氨酸的检测非常有必要[CS Ough,et al.Preliminary comments oneffects of grape vineyard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il the subsequentethylcarbamate formation in wines[J].Am.J.En01.Vitic,1989,40(3):219-220.]。
传统的精氨酸定量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离子交换色谱法、液相和气相色谱法等[O.Y.Saiapina a b,et al.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a novelconductometric bi-enzyme biosensor for l-arginine determinations[J].Talanta,2012,92:58-64.]。这些方法都较为费时且需要昂贵的仪器。光电化学检测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由于其信号强度高、成本低廉、简单便携、易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
光电化学检测结合了传统的电化学检测和光学检测的优点,一方面继承了电化学检测设备简单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激发源(光)和检测信号(电)的完全隔离,使得背景信号极低,从而实现较高的灵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未经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81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