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8152.2 | 申请日: | 2021-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袁涛;袁敏华;陈晓;陈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紫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18 | 分类号: | B32B27/18;B32B27/36;B32B27/12;C09J7/29;C09D5/33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张群 |
地址: | 31504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红外线 透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耐磨层、炭黑层、近红外反射层、安装胶层、离型膜层,其中,所述近红外反射层是由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经涂覆而成,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
近红外反射粉体 10-20份,
金属粉体 0.3~2份,
分散剂 1-10份,
流平剂 0.1-5份,
溶剂 70-80份;
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为在可见光区域具有高透性的光谱选择性近红外反射材料;
所述近红外反射粉体选自二氧化锡、氧化钨、钨酸铯、氧化锡锑、氧化铟锡,且具有金红石型和/或尖晶石结构;
在炭黑层上涂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热处理后去除胶水层中的溶剂形成近红外反射层;或者,先在炭黑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涂覆在该聚酯透明薄膜上形成近红外反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粉体为纳米金属粉体,选自钨、钒、铝、金、银、铜、铬、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甲基丙烯酸、甲氧基乙酸丙酯、聚醚改性三硅氧烷、马来酸-丙烯酸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平剂选自BYK306、BYK307、BYK323、Levaslip432、Levaslip435、Levaslip8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甲基异丁酮中的至少一种。
6.一种权利要求1 ~ 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能反射近红外线的低透光窗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聚酯薄膜为基底,在该聚酯薄膜的第一侧面涂覆炭黑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热处理后去除胶水层中的溶剂形成炭黑层;
(2)在炭黑层上涂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热处理后去除胶水层中的溶剂形成近红外反射层;或者,先在炭黑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将近红外反射浆料与复合胶水混合成的胶水层涂覆在该聚酯透明薄膜上形成近红外反射层;
(3)在近红外反射层上复合一层聚酯透明薄膜;
(4)在步骤(3)的聚酯透明薄膜上涂覆安装胶水并经热处理后得到安装胶层;
(5)在安装胶层上复合一层离型膜层;
(6)在基底聚酯薄膜的第二侧面涂覆胶水并经光固化处理后形成耐磨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反射浆料由以下步骤获得:
S1,按重量配比称取纳米级近红外反射粉体、纳米级金属粉体、分散剂以及溶剂加入到容器中,用分散机将混合物预分散;
S2,将分散液倒入行星湿式球磨机中,加入流平剂,高速分散形成近红外反射浆料;
S3,近红外反射浆料过300目筛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为1~3um,所述安装胶层的厚度为5~10u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层是由纳米炭黑与复合胶水混合后经涂覆、热处理形成的功能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紫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紫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81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