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7051.3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40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樊广利;徐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季海菊 |
地址: | 71012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开裂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粉煤灰珠串、纳米二氧化硅珠网在混凝土内形成网状的支撑体系来延缓和阻止混凝土由于塑性收缩产生的早期塑性裂缝,并能够在混凝土内部起到牵拉作用,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通过引入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大缩小混凝土内的气孔尺寸,在实现减轻混凝土重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机械强度,而丙烯酸乳液经反应后可逐渐生成丙烯酸树脂,填充混凝土内部的间隙,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同时,赋予混凝土较强的耐机械力性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添加,使混凝土具备一定抗冻能力,且不会产生钢筋锈蚀,可在零下10度下使用,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本发明具有制取方便,抗裂抗冻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今最大宗的建筑工程材料,高性能混凝土代表了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业蓬勃发展,对建造过程中所消耗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开裂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混凝土的固有弱点是随着强度的不断提高,其韧性变差,脆性提高易产生裂缝,裂缝的出现、扩展会造成性能的降低,以致缩短寿命,同时,在低温的条件下,混凝土中的水分就会冻结,冻结之后的体积增大,会使建筑物结构的表面剥落,限制了其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能够制得抗裂性能和抗冻性能优良的混凝土,且所制得的混凝土有较高的强度,本发明具有操作方便,抗裂抗冻及实用性强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90~100份、石英砂30~40份、粉煤灰珠串20~30份、纳米二氧化硅珠网5~10份、丙烯酸乳液10~15份、硅粉10~15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4份、三异丙醇胺1~2份、木质素磺酸钠3~6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5~1.5份、水30~50份。
所述粉煤灰珠串由粉煤灰经高强仿钢丝纤维串联而成,粉煤灰与高强仿钢丝纤维的质量比为4~6:1。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珠网以聚丙烯网状纤维为载体,纳米二氧化硅珠粘附在聚丙烯网状纤维上,纳米二氧化硅珠与聚丙烯网状纤维的质量比为2.5~3.5:1。
一种抗开裂抗冻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按上述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S2、将称取的粉煤灰珠串、纳米二氧化硅珠网通过超声波分散于1/2的水中,形成悬浊液;
S3、将称取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石英砂、硅粉,与1/2的水混合搅拌均匀后,得混合物;
S4、将称取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异丙醇胺、聚二甲基硅氧烷、木质素磺酸钠在0.8~1MPa的压力下与步骤S2所得的悬浊液搅拌均匀后,在0.8~1MPa的压力下加入步骤S3所得混合物,搅拌均匀后,用提升机将所得的混合物料输送入成品匀化仓中,通过匀化仓底部产生的空气均化后即得。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粉煤灰珠串、纳米二氧化硅珠网在混凝土内形成网状的支撑体系来延缓和阻止混凝土由于塑性收缩产生的早期塑性裂缝,并能够在混凝土内部起到牵拉作用,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引入,大大缩小混凝土内的气孔尺寸,在实现减轻混凝土重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机械强度,而丙烯酸乳液经反应后可逐渐生成丙烯酸树脂,填充混凝土内部的间隙,在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同时,赋予混凝土较强的耐机械力性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添加,使混凝土具备一定抗冻能力,且不会产生钢筋锈蚀,可达零下10度使用,具有很好的耐久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70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