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VB族原子和铝共掺制备p型4H-SiC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5998.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皮孝东;徐所成;王蓉;黄渊超;钱怡潇;杨德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 |
主分类号: | C30B31/02 | 分类号: | C30B31/02;C30B31/16;C30B29/36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金方玮 |
地址: | 311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vb 原子 铝共掺 制备 sic 方法 | ||
本发明通过在4H‑SiC中掺入铝原子与IVB族原子,有效地降低了碳化硅晶体中铝的电离能,实现了低阻p型4H‑SiC的制备。本发明利用IVB族原子掺杂后引入一个空的杂质轨道e能级,与Al的3/4占据的e轨道形成有效的库伦排斥,从而降低Al杂质的电离能。IVB族原子的掺杂浓度保证在1017cm‑3以上,铝原子的掺杂浓度在1020cm‑3左右。本发明解决了4H‑SiC中铝原子电离能较高的问题,增加了碳化硅中载流子有效浓度,降低4H‑SiC碳化硅晶体电阻率,对电力电子领域中各类电子器件的制造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化硅晶体生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IVB(Ti/Zr/Hf)和铝共掺制备低阻p型4H-SiC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化硅(SiC)由于更高饱和漂移速度和更高的临界击穿电压等突出优点,可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温、高功率、高压、高频以及抗辐射等新要求,并且拥有体积小、污染少、运行损耗低等经济和环保效益。碳化硅被期待着应用于功率器件、高频器件、高温工作器件等。碳化硅功率半导体器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经过30年的积累,于2001年开始商用碳化硅SBD器件,之后于2010年开始商用碳化硅MOSFET器件。为了开发超过10kV的高耐压的SiC双极元件,目前如IGBT和BJTs等当前碳化硅器件还在研发当中。其中,n型通道IGBT的导通电阻要比p型通道IGBT更加优越。这就对低电阻率的p型碳化硅衬底提出了需求。但是,目前商用p型4H-SiC衬底的电阻率大约为2.5Ω˙cm,远远高于n型衬底。
目前n型碳化硅的杂质主要是N元素掺杂,N杂质取代C的位置,其电离能在60meV;p型碳化硅杂质主要是Al杂质,电离能为200meV左右。Al杂质高的电离能,使得p型SiC衬底在室温下不能完全电离,有效的载流子浓度较低,从而电阻率较大。为了获得稳定的4H-SiC晶型,碳化硅在氮气气氛下生长,氮原子占据碳的晶格格点,使得生长气氛变富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p型4H-SiC中掺杂剂铝电离能较高,载流子浓度低的问题,使得电阻率较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降低Al杂质的电离能,获得低电阻率的p型碳化硅材料的IVB族原子和铝共掺制备p型4H-SiC的方法,本发明在利用IVB族原子掺杂后会引入一个空的杂质轨道e能级,与Al的3/4占据的e轨道能够形成有效的库伦排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IVB族原子和铝共掺制备p型4H-SiC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碳化硅原料与铝源置于同一生长环境中,引入IVB族原子,通入还原气体,进行结晶生长;其中,铝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0×1020cm-3以上,IVB族原子的掺杂浓度为1.0×1017cm-3以上;所述IVB族原子的引入通过含有IVB族原子的固态源或含有IVB族原子的气态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未经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5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