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74637.4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8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展英;潘丽;许成;吴忠辉;胡伟;宋赛中;张宗卫;江文清;陈雷;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 | 分类号: | G05B19/04;G06N5/02;G06T17/05;G16Y10/35;G16Y20/10;G16Y40/10;G16Y40/20;G16Y4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芦玲玲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运行 运营 进行 集中控制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系统及方法,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示系统、智能管控系统、物联网感知系统、多源数据采集系统、摄像头监视系统和报警预警系统等的协同配合,分别基于GIS和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设备利用率,设备运行状态,各防火分区排水泵的状态、通风装置状态、照明的状态、火灾检测的状态、环境温度/湿度和氧含量和非法入侵等各种报警信号等的可视化,通过0代码配置的分析规则,从各种可能提前发现隐患,实现集中控制,实现稳定、高效运营管理,提高了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廊控制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经实现了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多个城市重要管线的有序入廊,解决了以往多政府部门、多辖区、多使用单位的管理混乱难处,也最大程度改善了城市内涝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综合管廊纳入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电力、通信等城市工程管线,尊从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要求,满足管线的使用和运营维护要求,同时综合管廊也同步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标识等设施。随着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普及,综合管廊规模不断扩大,相关设计的研制、设计和施工都趋于成熟,管理问题成为了面临的难题,如各类管道的状态诊断、故障诊断及故障预测、无人值守等,传统的运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方式,若管廊的运营管理没有有效的管理,不具备设备的健康,稳定和高效的运行,不仅没有充分利用管廊带来的便利,反而造成城市多个系统的瘫痪。
因此,需要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方法,以高效地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系统及方法,以解决如何高效地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控制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地下管廊的运行运营进行集中控制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智能管控系统,用于通过服务器端的采集程序和控制程序联动,对地下管廊的不同设备进行采集和控制,实现远程监控;
多源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地对地下管廊中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采集,以获取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
报警预警系统,用于根据设置的报警规则和/或反向控制规则生成对应的计算任务,并根据获取的不同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和所述计算任务进行并行计算,并当达到触发值时,进行报警和/或按照反向控制规则触发对应的方向控制。
优选地,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三维可视化数字孪生系统,用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展示全线管廊的数据,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展示任一个分区的模型,在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在GIS场景下展示视口范围内以分区为维度的统计数据及实时数据,在BIM场景下展示任一个分区内的统计数据和实时数据;其中,通过不同专题的切换实现对应专题的数据展示。
优选地,其中所述智能管控系统,通过采集程序采集管廊内各分区段的位置、设备的利用率、设备运行状态、各防火分区排水泵的状态、通风装置的状态、照明设备的状态、火灾检测设备的状态、环境温度和/湿度数据、氧含量数据、报警信号、设备参数数据和库存参数数据。
优选地,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物联网感知系统,用于连接地下管廊各分区的各类设备和传感器,以构建物联感知网络;
摄像头监视系统,用于对地下管廊中各类设备的现场运行状态进行可视化地监控。
优选地,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规则配置单元,,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智大电子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46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