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676.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于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刘寒冰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坏 锂电池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包括去皮、盖板切割、顶芯以及电芯分离等步骤。本发明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依据锂电池的结构特点,将锂电池外皮、正负极盖板、内壳、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等一一分离,进而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一方面可对正负极盖板、内壳、正极片、负极片等分别进行回收利用,大大提高回收利用率;另一方面对固体垃圾实现分类,方便处理,解决了传统回收方法存在的固体垃圾混杂,难以采用有效回收处理手段问题;再者,上述回收方式产生的有害气体较少,对环境污染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构成锂电池的成分和结构较为复杂,包括钢/铝壳、铝集流体正极负载钴酸锂/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等、铜/镍/钢集流体负载碳、聚烯烃多孔隔膜、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的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溶液等,如不加以回收,将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回收后,通过技术提取,很多材料还可以被再次利用。出于环保和资源再利用方面的考虑,锂电池的回收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锂电池回收都是采用破坏式回收,如机械粉碎、高温煅烧等;这些回收方法存在回收利用率低、固体垃圾难以分类处理、有害气体多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等缺点。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可对外皮、正负极盖板、内壳、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分类处理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外皮、正负极盖板、内壳、正极片、负极片、隔膜等分类处理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Ⅰ.去皮;去除锂电池最外层的铝塑膜;
Ⅱ.盖板切割;通过切割方式,将去皮后的锂电池正极盖板及负极盖板切除;
Ⅲ.顶芯;将盖板切割后的锂电池的电芯与内壳分离;
Ⅳ.电芯拆分;将分离出的电芯的正极片及负极片分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在锂电池去皮前,对锂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处理方法为: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2-48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步骤Ⅰ中,去皮方法为:在锂电池外皮上切割出撕裂口,然后从撕裂口处将剩余的外皮去除;所述撕裂口为从锂电池侧壁延伸至两端的“匚”型;所述撕裂口为两个,且对称的分布在锂电池的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采用热熔切割或者激光切割的方式在锂电池外皮上切割出撕裂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步骤Ⅲ中,顶芯方法为:夹紧锂电池内壳,将电芯从锂电池内壳内顶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在电芯拆分时,首先对电芯进行二次放电处理,二次放电处理方法为: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2-48h。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步骤Ⅳ中,电芯拆分方法为:将电芯展开铺平,然后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正极片和负极片一层层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6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