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676.0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2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于彦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信智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刘寒冰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坏 锂电池 回收 方法 | ||
1.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Ⅰ.去皮;去除锂电池最外层的铝塑膜;去除方法为:在锂电池外皮上切割出撕裂口,然后从撕裂口处将剩余的外皮去除;所述撕裂口为从锂电池侧壁延伸至两端的“匚”型;所述撕裂口为两个,且对称的分布在锂电池的两侧;其中,采用热熔切割的方式在锂电池外皮上切割出撕裂口;热熔切割的热熔刀为“匚”型;所述热熔刀包括同时在锂电池侧壁和端部形成撕裂缺口的第一切割部和第二切割部;所述第一切割部的两侧都设置有第二切割部;第一切割部的长度设为L1,锂电池两端的外皮之间的距离设为S1,所述第一切割部的长度L1=锂电池两端的外皮之间的距离设为S1;第二切割部的长度设为L2,锂电池的侧壁到锂电池正极极柱的最短距离设为S2,所述第二切割部的长度L2=锂电池的侧壁到锂电池正极极柱的最短距离S2;
Ⅱ.盖板切割;通过切割方式,将去皮后的锂电池正极盖板及负极盖板切除;
Ⅲ.顶芯;将盖板切割后的锂电池的电芯与内壳分离;
Ⅳ.电芯拆分;将分离出的电芯的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锂电池去皮前,对锂电池进行放电处理;放电处理方法为: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2-48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Ⅲ中,顶芯方法为:夹紧锂电池内壳,将电芯从锂电池内壳内顶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芯拆分时,首先对电芯进行二次放电处理,二次放电处理方法为: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氯化钠溶液浸泡12-48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破坏式锂电池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Ⅳ中,电芯拆分方法为:将电芯展开铺平,然后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将正极片、负极片以及隔膜一层层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海森控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6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