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管微差延时控制爆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72187.5 | 申请日: | 2021-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03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孝义;于建新;马晓华;袁海梁;崔亚学;穆立东;袁伟;董斌;刘攀;刘元宝;刘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42D3/04 | 分类号: | F42D3/04;F42D1/00;F42D1/08 |
代理公司: |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 代理人: | 廖曾 |
地址: | 1026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二氧化碳 致裂管微差 延时 控制 爆破 方法 | ||
1.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管微差延时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待爆破地点钻取预定数量及预定 深度的炮孔;
步骤二,根据待爆破地的岩石物理构造条件,对二氧化碳致裂管填充一定量的液态二氧化碳;
步骤三,将配置好的二氧化碳致裂管逐个放置在炮孔内部;
步骤四,根据当前待爆破地的岩石物理构造条件将炮孔堵筒内部填充一定量的炸药,并将起爆引线从第一穿线孔内穿出,然后将盖体锁紧至堵筒;
步骤五,将所述堵筒的盖体朝上逐个放置在炮孔内部,并使底部与二氧化碳致裂管的顶部接触;
步骤六,控制多个炮孔内部二氧化碳致裂管按照排列顺序逐个起爆,其中相邻的炮孔内的二氧化碳致裂管起爆间隔时间为t1,其中t1取值范围为25毫秒-50毫秒;在同一炮孔中,先对堵筒内部的炸药进行起爆,使堵筒与炮孔内壁进行固定,然后间隔50-100毫秒后起爆二氧化碳致裂管;
步骤七,爆破完毕后,对堵筒及二氧化碳致裂管进行回收;
所述堵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同轴设置有一端部开口的装药筒,所述筒体的端部设置有堵塞所述开口的盖体,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装药筒的第一穿线孔,所述筒体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组固定组件,每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筒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导向筒,每个所述导向筒内部均导向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背离所述装药筒的一面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筒同轴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端部能够伸出所述筒体,所述筒体上沿其轴向方向还设置有贯通的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穿线孔靠近所述筒体的外侧壁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管微差延时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五中,在同一个炮孔之内,将二氧化碳致裂管放进炮孔内部后,将二氧化碳致裂管的起爆线从堵筒上的第二穿线孔内从下至上穿出,然后将堵筒放置在炮孔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管微差延时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中,堵筒内部的装药步骤包括:首先根据当前待爆破地的岩石物理构造条件确定炮筒内部需要填充炸药的量并取定量的炸药,打开所述盖体,通过装药管将一半的炸药装入堵筒的装药筒内部,再装入起爆器,并将起爆器的起爆线伸出堵筒,然后将剩余的炸药装入装药筒内部,并将起爆器的起爆线通过所述第一穿线孔穿出,然后将所述盖体锁紧至堵筒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态二氧化碳致裂管微差延时控制爆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堵筒时,可以根据炮孔的深度H在同一炮孔内使用多个二氧化碳致裂管,并在同一炮孔内使用多个所述堵筒,使堵筒的总长度L≥1/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未经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有限公司;河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721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