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56337.3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4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林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林敏 |
主分类号: | B63B25/00 | 分类号: | B63B25/00;B63B43/14;B63B4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风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61 | 代理人: | 毛伟昕 |
地址: | 317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提升 货船 载重 辅助 运输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属于船用运输方法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S5中通过设于船体结构两侧的装运承载部提升船体装运面积,并在该提升后的船体装运面积的基础上,借助浮体气囊部自身浮力提供的支承力承载装运货物,无需底部受力承载即可抵消装运货物自身的重力,不会对船体结构产生额外的竖向压力,提升船体结构的整体总载重量;还可在到达浮体气囊部能够抵消的临界值后由触压报警器即时自动报警,防止功能失效,可通过进一步调整装载于浮体气囊部的装运货物重量直至报警解除,充分利用浮体气囊部的最大浮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运输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业的运输过程时,对于提升船体载重量的方式通常采用增大船的吃水体积(即船的水下体积)或者双体船等,以提高整体的载重量。
现有技术中的双体船,是指在两个分离的水下船体上部用加强构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船舶”,两个船体内各设一部主机和一个推进器,通过连接两个船体的构架桥(一般称为连接桥),能够用于放置货物。但是,其主要是通过增大载重面积的方式来提升载重量,仍需要两个具有额定载重量的船体来进行对重量的承载,对于船体的载重量仍然具有较高要求。无法在增大了船用面积而形成的额定载重量基础上继续安置货物,难以提升船体的总载重量。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提升船舶运输总载重量的方式仍局限于增大船的吃水体积以及增加载重面积,无法实现在增大船用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对超出增大船用面积形成的额定载重量的船体放置货物以提升船体的总载重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提升货船总载重的辅助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承载板部处于未放置货物的静置状态时,通过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上升力使承载板部及气囊底板部均保持在待承载位置。
S2:在船体结构装运达到额定载重量时,将装运货物转移放置于承载板部。
S3:装运货物随着自身产生重力的增加逐步克服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使浮体气囊部带动承载板部及气囊底板部自待承载位置逐步下降。
S4:在装运货物自身产生的重力与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相抵消时,浮体气囊部带动承载板部下降至临界位置激活触压报警器。
S5:重新取下位于承载板部的预定重量装运货物以减少重力,浮体气囊部自动产生的上升力带动承载板部重新上移,解除激活触压报警器。
进一步地,步骤S1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承载板部中的限位承载板处于未放置货物的静置状态时,此时浮体气囊部中的氦气囊在自身浮体性能作用下分别带动气囊底板部和承载板部上移;气囊底板部中的自适应滑块沿着装运承载部中的导向滑轨滑动上移,承载板部中的限位滑块沿着装运承载部中的限位滑腔滑动上移,并在限位滑块滑动至限位滑腔的顶部时受到限位作用停止,通过与限位滑块相连的延伸定位杆经反馈传导使限位承载板停止上移,进而氦气囊及其底部气囊底板部中的滑动安装板均在限位承载板的限位作用下停止上移。
此时,承载板部、浮体气囊部以及气囊底板部均保持在待承载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过程包括:
当船体结构在其装运过程中达到自身的额定载重量时,将装运货物自船体结构转移并均匀放置于承载板部的限位承载板顶部。
进一步地,步骤S3的具体过程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林敏,未经彭林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63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