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药物载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4081.2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2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刘世鹤;栗坤;石明;刘志伟;高艳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47/02;A61K45/06;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术娜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药物 载体 系统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载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载体,包括介孔二氧化硅,包裹在所述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聚多巴胺层和螯合在所述聚多巴胺表面的三价铁离子。在本发明中,所述药物载体表面螯合的三价铁离子,能够分解肿瘤组织部位积累的大量过氧化氢产生氧气,从而缓解光动力治疗中缺氧的问题;同时三价铁离子会被还原为二价铁离子,还原的二价铁离子和过氧化氢通过芬顿效应能够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提高化学动力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肿瘤药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物载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癌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传统的化学治疗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治疗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肿瘤药物载体由于高通透和滞留效应可以被动靶向于肿瘤部位,在肿瘤部位释放药物,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药物治疗效率低的问题,同时纳米药物载体经过修饰,可以起到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以及化学动力治疗的效果。
化学动力治疗与光动力治疗类似,都是通过产生活性氧,与相邻的生物大分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进而导致肿瘤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其中不同的是,化学动力治疗主要生成羟基自由基,而光动力治疗需要依靠肿瘤微环境中的氧气生成单线态氧。由于肿瘤组织内部细胞快速大量增殖,处于一个低氧环境,这限制了光动力治疗作用的发挥。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载体、载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载体,能够与肿瘤组织部位积累的过氧化氢反应产生氧气,缓解光动力治疗中的缺氧问题,同时也会产生羟基自由,提高化学动力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药物载体,包括介孔二氧化硅,包裹在所述介孔二氧化硅表面的聚多巴胺层和螯合在所述聚多巴胺表面的三价铁离子。
优选的,所述介孔二氧化硅、聚多巴胺和三价铁离子的质量比为20~40:10~20:10~20。
优选的,所述介孔二氧化硅的粒径为50~60nm,比表面积为500~1000m2/g,孔体积为0.5~1.5cm3/g,孔径为2~4nm;
所述聚多巴胺层的厚度为100~150n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药系统,包括药物载体和负载在药物载体中的药物;
所述药物载体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药物载体,所述药物负载于介孔二氧化硅孔道内。
优选的,所述药物和介孔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4:20~40。
优选的,所述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载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介孔二氧化硅、药物和第一溶剂混合进行装载,得到负载有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将所述负载有药物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多巴胺、异丙醇和第二溶剂混合进行自聚合反应,得到包裹有聚多巴胺层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将所述包裹有聚多巴胺层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三价铁盐和第三溶剂混合,进行螯合反应,得到所述载药系统。
优选的,所述第一溶剂的pH值为6~8,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和药物的质量比为20~40:1~4;
所述装载在翻转的条件下进行,所述翻转的转速为10~15r/min,时间为8~12h。
优选的,所述第二溶剂的pH值为8.5~10.5,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和多巴胺的质量比为20~40:10~20。
优选的,所述第三溶剂的pH值为6~8,所述介孔二氧化硅和三价铁盐的质量比为20~40: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40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