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53276.5 | 申请日: | 2021-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罗栋;张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66;C08G18/61;C08G18/42;C08G18/32;C08G18/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蔡兴兵 |
地址: | 52386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聚氨酯 弹性体 制备 方法 电子设备 | ||
1.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
A组分,所述A组分为二异氰酸酯,15%~40%;
B组分,所述B组分为反应性添加剂,0.5‰~3‰;
C组分,所述C组分包括:聚酯多元醇,45%~75%;扩链剂,8%~15%;催化剂,0.015%~0.04%;其他助剂,0.8%~2%;
其中,所述反应性添加剂含有活性氢原子和具有脱模作用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性添加剂为含有端羟基、端氨基或者端羧基的改性硅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性添加剂为含有长链的脂肪酸或脂肪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异氰酸酯为芳香族二异氰酸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多元醇的分子量为750~35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小分子多元醇。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B组分同时与所述A组分和所述C组分混合,反应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产品。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B组分与目标组分反应,得到中间产物D,以在所述中间产物D的分子链中接入所述含有脱模作用的基团,其中,所述目标组分为所述A组分和所述C组分中的一个;
S2、将所述中间产物D与所述A组分和所述C组分中的另一个反应,以制备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组分能够分别与所述A组分和所述C组分发生反应的情况下,所述步骤S1还包括以下步骤:
预先判断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或所述C组分反应是否为副反应;
其中,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均为副反应时,所述B组分不作为反应性添加剂;
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中的一个为非副反应时,控制所述B组分进行非副反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均为非副反应时,将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反应活性、所述A组分和所述C组分的反应活性进行对比,
在所述A组分和所述B组分的反应活性更低时,控制所述A组分与所述B组分反应,得到所述中间产物D。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均为非副反应时,将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活性、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活性进行对比,
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的反应活性更高时,控制所述B组分与所述A组分反应,得到所述中间产物D;
在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的反应活性更高时,控制所述B组分与所述C组分反应,得到所述中间产物D。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5327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