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口盖接触式开启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276.6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27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姜代平;胡真;张瑞丰;张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B60L53/66;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口盖 接触 开启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口盖接触式开启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通讯信号检测装置、通讯信号发送装置、充电枪导电接触体、车端导电接触体和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所述通讯信号检测装置和所述充电枪导电接触体电连接;所述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和所述车端导电接触体电连接;所述通讯信号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枪导电接触体和所述车端导电接触体接触时控制所述通讯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开盖指令;所述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开盖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的充电口盖开合。通过在充电时用充电枪触碰车端导电接触体,实现了充电口盖的自动开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匹配需要充电车辆,造成其他车辆误开充电口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口盖接触式开启控 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用户的日常生活,充 电的体验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乘坐体验和满意度。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力补给 方式一般分为带车插充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其中更换电池存在如下缺陷: 1、市面上的换电站换电仓较地平面高很多,导致上坡坡度大,车辆驶入视 野差,影响驾驶体验问题;2、换电过程中,由于车辆位于高处,换电站及 车辆等发生危险情况时,司机与乘客无法顺利离开车厢;3、电池转运时,因转运空间不足,导致设备必须通过复杂结构避让电池,才能实现电池运 输问题。
而采用插充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更换电池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普通汽车 的加油相比,但是常见的充电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例如解锁车辆、 打开充电口盖、插充电枪、刷卡/扫描充电等,特别是目前通用的手动开启 充电口盖非常麻烦,用户体验差,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现有 技术中的使用蓝牙和射频等开启充电开盖的方式无法同时实现既可以一对 一匹配又可以任意充电桩匹配任意车辆,导致在充电口盖开盖的时候,可能同时打开附近多辆汽车的充电口盖,造成误开盖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通过接触控制充电口盖开启并且可以对需要充电 的车辆精准控制的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口盖接触式开启控制 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匹配需要充电车辆,造成其他车辆误开 充电口盖以及充电口盖开盖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一种充电口盖接触式开启控制装置,包括通讯信号检测装置、通讯信 号发送装置、充电枪导电接触体、车端导电接触体和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 元;
所述车端导电接触体设在车辆上,所述车端导电接触体优选设置在充 电口附近,所述充电枪导电接触体设在充电枪上;
所述通讯信号检测装置和所述充电枪导电接触体电连接;
所述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和所述车端导电接触体电连接;
所述通讯信号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充电枪导电接触体和所述车 端导电接触体建立电路连接时控制所述通讯信号发送装置发送开盖指令;
所述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开盖指令以控制所述车辆的 充电口盖开合。通过在充电枪上设置充电枪导电接触体、车辆上设置车端 导电接触体,在需要充电时用户手提充电枪接触车端导电接触体,即可自 动开启充电口盖,使得电动汽车充电过程智能化,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 实现了充电枪和车辆的一对一匹配,避免了对其他车辆误开盖的风险。通 过将车端导电接触体设在充电口附近,在充电枪接触车端导电接触体触发充电口盖开启后,直接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进行充电,无需再走多余路程, 从而使得充电过程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还包括充电枪连接检测装置,所述充电枪连接检测装置和 所述充电口盖检测控制单元电信号连接,所述充电枪连接检测装置用于检 测充电枪是否插入所述车辆的充电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2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