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口盖自动开合控制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48265.8 | 申请日: | 2021-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9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宗源;姜代平;张瑞丰;赵悦;张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口盖 自动 控制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口盖自动开合控制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枪柜控制器、控制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感应接收装置和充电口盖控制器;所述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和所述枪柜控制器一端电信号连接,所述枪柜控制器另一端和所述控制信号发射装置电信号连接;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和所述充电口盖控制器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信号发射装置和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无线连接,所述充电口盖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发送的充电口盖控制信号以控制车辆充电口盖开启或关闭。通过检测充电枪的在位状态,实现了充电口盖的自动开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匹配需要充电车辆,造成其他车辆误开充电口盖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口盖自动开合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已经成为了电动汽车用户的日常生活,充电的体验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乘坐体验和满意度。电动汽车电池的电力补给方式一般分为带车插充和更换电池两种方式,其中更换电池存在如下缺陷:1、市面上的换电站换电仓较地平面高很多,导致上坡坡度大,车辆驶入视野差,影响驾驶体验问题;2、换电过程中,由于车辆位于高处,换电站及车辆等发生危险情况时,司机与乘客无法顺利离开车厢;3、电池转运时,因转运空间不足,导致设备必须通过复杂结构避让电池,才能实现电池运输问题。
而采用插充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更换电池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普通汽车的加油相比,但是常见的充电方式需要做一系列的操作,例如解锁车辆、打开充电口盖、插充电枪、刷卡/扫描充电等,特别是目前通用的手动开启充电口盖非常麻烦,用户体验差,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现有技术中的使用蓝牙和射频等开启充电开盖的方式无法同时实现既可以一对一匹配又可以任意充电桩匹配任意车辆,导致在控制充电口盖开盖的时候,可能同时打开附近多辆汽车的充电口盖,造成误开盖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控制充电口盖自动开合并且可以对需要充电的车辆精准控制的控制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充电口盖自动开合控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精准匹配需要充电车辆,造成其他车辆误开充电口盖以及充电口盖开盖不方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通过如下实现的:
一种充电口盖自动开合控制装置,包括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枪柜控制器、控制信号发射装置、信号感应接收装置和充电口盖控制器;
所述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和所述枪柜控制器电信号连接;
所述控制信号发射装置用于发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信号为充电口盖开启信号或充电口盖闭合信号;
所述枪柜控制器用于当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枪从在位变成不在位时控制所述控制信号发射装置发送充电口盖开启信号或当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枪从不在位变成在位时控制所述控制信号发射装置发送充电口盖闭合信号;
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用于接收所述控制信号;
所述充电口盖控制器和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电信号连接,所述充电口盖控制器用于当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接收到充电口盖开启信号时控制车辆的充电口盖开启或当所述信号感应接收装置接收到充电口盖闭合信号时控制车辆的充电口盖闭合。
所述控制信号可以采用车辆与充电桩之间默认的特定信号,也可以基于保密控制协议进行发送和接收。通过设置充电枪在位检测装置,可以实时检测充电枪的在位状态,在充电前提前控制车辆充电口盖自动开启,在充电后及时控制充电口盖自动关闭,使得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简单方便,较大程度地节省了用户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的充电体验。控制信号通过采用车辆与充电桩默认的特定信号,使得控制充电口盖开闭过程中没有多余的交互内容,避免了用户数据泄漏的风险,保护了用户数据安全。通过控制信号基于保密控制协议传输,使得电动汽车品牌具有特有的功能,提升用户优越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8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