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5046.4 | 申请日: | 2021-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97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高二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壤改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土壤改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植物有机质50‑60份、粪便20‑30份、菌渣10‑20份、调节剂5‑15份、壳聚糖8‑15份、赤铁矿2‑12份、氧化铝2‑12份;其制备方法为:将植物废弃物、粪便和菌渣混合均匀,厌氧发酵,厌氧发酵后加入调节剂、壳聚糖、赤铁矿和氧化铝,再次进行发酵,发酵后降温至15‑20℃得到土壤改良剂。本申请的土壤改良剂,经去离子水浸泡后,土壤中剩余的全氮含量达到0.96g/kg以上,全磷含量达到0.53g/kg以上,有机质含量达到52.68g/kg以上,阳离子交换总量达到7.83cmol/kg以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土壤改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而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质不断流入到土壤中,以及除草剂、农药、化肥等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土壤被污染,使得一部分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中的肥料养分损失,从而使植物不能够正常生长。
而目前为了改善土壤环境,使土壤更适宜植物生长,人们一般会进行施肥和施用土壤改良剂的方式来调节土壤环境。土壤改良剂是指加入土壤中用于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性状的物料。按原料来源可将土壤改良剂分为天然改良剂、合成改良剂、天然-合成共聚物改良剂和生物改良剂,其中天然改良剂又分为无机物料和有机物料。施用土壤改良剂可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和含水量,改变土壤化学性质,调节土壤养分供给,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促进地上部植株生长,最终达到土壤培肥、抗旱保水、增产增收的效果。但大多数土壤改良剂只能达到快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效果,在提升土壤肥力方面的效果较差。
因此,急需研制一种更好的提升土壤肥力的土壤改良剂。
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提升土壤肥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剂,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植物废弃物50-60份、粪便20-30份、菌渣10-20份、调节剂5-15份、壳聚糖8-15份、赤铁矿2-12份、氧化铝2-1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物废弃物和粪便中不仅碳含量很高,其氮、磷、钙、钾和镁的含量也比较丰富,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且植物废弃物和粪便施入土壤后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不仅能够提升土壤对有机质的吸附截留能力,而且还会促进土壤中团聚体的形成,促进土壤颗粒的团聚作用,从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菌渣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氮、磷、钾、有机酸、微量元素等,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改善土壤结构;赤铁矿和氧化铝加入土壤,在土壤中形成土壤胶体,植物废弃物和粪便的加入能够使形成的土壤胶体进行团聚,形成土壤胶体团聚体,从而更有利于对土壤养分的吸附,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从而达到提升土壤肥力、保肥的效果。
可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植物废弃物53-58份、粪便22-26份、菌渣14-18份、植物生长调节剂8-12份、壳聚糖10-12份、赤铁矿5-10份、氧化铝5-1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择上述范围的原料得到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更有效的提高土壤中的营养成份,从而提升土壤肥力。
可选的,所述植物废弃物为玉米秸秆、松树皮和松针的混合物,其中玉米秸秆:松树皮:松针的重量比为(3-5):(2-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能够利用植物废弃物,而且玉米秸秆、松树皮和松针配比合理,可是改良土壤,使土壤不板结。
可选的,所述粪便为蚯蚓粪便和鸡粪的混合物,其中蚯蚓粪便:鸡粪的重量比为(3-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50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