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3764.8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6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者;陈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鲲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苏州欣达共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杨寒来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维 存储器 失效 样品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属于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领域,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芯片表面金属层去除;步骤二、将去除金属层的芯片置于机械研磨设备的样品台上;步骤三、调整样品台位置,使芯片目标分析区位于微抛光磨头的正下方;步骤四、调整微抛光磨头的位置,使其接触芯片表面,微抛光磨头与芯片表面接触角为45度;步骤五、设定微抛光磨头移动距离,然后开启微抛光磨头旋转。本发明,通过结合高精度机械研磨和聚焦离子束,实现弧形侧壁结构,在垂直视角下即可对三维堆叠层数进行准确计数,比较垂直侧壁结构,能够更快速及准确的找到失效位置,提高分析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的失效分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三维存储器,通过在硅内部垂直制作电路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芯片单位面积的存储密度,是存储容量获得极大的提高。目前,三维存储技术已经发展到128层堆叠,而未来将向200层以上推进。三维矩阵式结构虽然可以提高芯片容量,但对分析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存储结构由一系列基本存储单元矩阵构成,分别由Bit Line(B/L)和Word Line(W/L)控制,B/L和W/L分布在2个垂直截面上,一个基本存储单元的尺寸为100nm以下,一个垂直方向的存储单元形成一个Channel Hole,当其中一个存储单元发生故障时,需要在垂直方向实现纳米级精准的定位,而由于存储器的设计特点,图形重复性高,容易发生错误定位的情况,增加了分析难度。
目前常用的三维存储器分析定位流程,首先根据电测试结果在芯片设计Layout图纸上找到对应的B/L和W/L,并测量其到芯片边缘的距离,以测量点坐标(X,Y)为中心,选择100*100um的区域作为分析目标区,使用激光或者FIB(聚焦离子束)在芯片表面进行预处理,标记出分析目标区,然后去除该区域的Top Metal层,根据Channel Hole查找W/L层数,最终定位到目标W/L上方1~2层W/L,最后使用FIB进行切片分析或平面取样。而从目标区表面向下定位到目标W/L,采用的是垂直结构,如图4所示。
现有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在去除目标W/L层上方的W/L层时,需要不断确认以去除的层数,帮助确认目标位置,而垂直开槽结构,层堆叠信息都在垂直侧壁上,从正上方无法观察,需要侧向观察,由于每层的厚度仅为100nm左右,侧向视角容易发生计数错误的情况,导致失效定位偏差,而且侧向测量的难度比较高,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具备分析效率与准确度高的优点,解决了在去除目标W/L层上方的W/L层时,需要不断确认以去除的层数,帮助确认目标位置,而垂直开槽结构,层堆叠信息都在垂直侧壁上,从正上方无法观察,需要侧向观察,由于每层的厚度仅为100nm左右,侧向视角容易发生计数错误的情况,导致失效定位偏差,而且侧向测量的难度比较高,耗时较长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三维存储器失效样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芯片表面金属层去除;
步骤二、将去除金属层的芯片置于机械研磨设备的样品台上;
步骤三、调整样品台位置,使芯片目标分析区位于微抛光磨头的正下方;
步骤四、调整微抛光磨头的位置,使其接触芯片表面,微抛光磨头与芯片表面接触角为45度;
步骤五、设定微抛光磨头移动距离,然后开启微抛光磨头旋转,打磨芯片目标分析区,同时监控微抛光磨头位移;
步骤六、在微抛光磨头达到目标层上方两层Word Line(W/L)时停止打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鲲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鲲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7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