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机的对孔方法、装置、桩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43382.5 | 申请日: | 2021-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7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崔歆炜;曾凡伟;孔国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6 | 分类号: | E02D13/06;E02D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沈惠娟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法 装置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打桩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机的对孔方法、装置、桩机及可读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孔的图像信息,基于图像信息确定目标孔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位置信息确定桩机的目标位置,根据属性信息确定桩机的目标姿态;控制桩机在目标位置时处于目标姿态。通过实施本发明,无需用户对桩机所处位置和姿态进行反复调节,实现了桩机位置和姿态一次性调节到位,大大节省了桩机的调整时间,提高了桩机的对孔效率,从而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减少对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依赖,降低人员操作的疲劳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桩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机的对孔方法、装置、桩机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进行地下成孔作业最常用的施工设备为双轮铣槽机、旋挖钻机及抓斗等桩机工程机械,其适应于各种地层,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公路桥梁及地铁施工工程中。桩机工程机械的垂直方向体积较高,对孔行走时不好控制,例如双轮铣的斗体部分质量大,与桅杆部分为钢丝绳柔性连接,车辆的每次微小移动也会给双轮铣的斗体带来巨大晃动,增大了对孔的难度;在进行对孔作业时,为实现精度的对孔,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往往长达1个小时)以及众多的人力来进行配合(3-4名现场人员指挥操作),导致桩机对孔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桩机的对孔方法、装置、桩机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桩机对孔时难以一次调节到位效率较低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桩机的对孔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目标孔的图像信息,基于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孔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根据所述位置信息确定桩机的目标位置,根据所述属性信息确定所述桩机的目标姿态;控制所述桩机在所述目标位置时处于所述目标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桩机的对孔方法,通过获取目标孔的图像信息,从图像信息中提取目标孔对应的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并基于位置信息确定桩机的目标位置,基于属性信息确定桩机的目标姿态,由此控制桩机在目标位置时处于目标姿态,以该目标姿态进行下放,实现精准对孔操作。该方法通过计算桩机最终要到达的目标位置,控制桩机到达目标位置后停住,并自动调节桩机至目标姿态,无需用户对桩机所处位置和姿态进行反复调节,实现了桩机位置和姿态一次性调节到位,大大节省了桩机的调整时间,提高了桩机的对孔效率,从而提高现场的施工效率,减少对现场工作人员操作水平的依赖,降低人员操作的疲劳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桩机在所述目标位置时处于所述目标姿态,包括:获取所述桩机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桩机的运动路径;控制所述桩机按照所述运动路径运动;当所述桩机到达所述目标位置后,调整所述桩机至所述目标姿态。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所述桩机至所述目标姿态,包括:获取所述桩机在调整过程中的实时姿态;判断所述实时姿态是否达到所述目标姿态;当所述实时姿态达到所述目标姿态时,控制所述桩机减小运动速度。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桩机的当前位置,根据所述当前位置和所述目标位置确定所述桩机的运动路径,包括:基于所述桩机的当前位置,确定所述当前位置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障碍物信息;基于所述障碍物信息对应的障碍物位置,规划所述桩机从所述当前位置运动到所述目标位置的运动路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桩机的对孔方法,通过获取桩机的当前位置,根据当前位置和目标位置,规划桩机的运动路径,控制装置按照运动路径从当前位置运动到目标位置后停止,保证了桩机能够准确到达目标位置执行对孔操作。当桩机到达目标位置时,将桩机的实时姿态与目标姿态进行对比,当两者不一致时,调整桩机至目标姿态,在调整过程中,当桩机的实时姿态将要到达目标姿态时,控制桩机减小运动速度,以将桩机准确调整到目标姿态,避免出现反复超调,保证了桩机的姿态能够一次调节到位,从而节省了桩机的调整时间,提高了桩机的对孔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43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静电性能的电子材料加工用点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注射器组装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