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式安全带及其自动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30003.9 | 申请日: | 2021-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3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钮嘉颖;黄颖;丁玲;郭刚;王星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张继东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安全带 及其 自动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安全带,包括织带和套置在织带上的锁舌,织带的上端穿过导向环连有卷收器,导向环连接在上固定点高度调节器上,织带的下端连有端片,端片连接在端片前后调节器上,锁舌与带扣配合,带扣连接在带扣升降旋转装置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调式安全带的自动控制方法。本发明可调式安全带及其自动控制方法,佩戴时通过安全带上固定点高度可调、下固定点前后方向可调、带扣高度可调,适应不同体型驾驶员舒适性和安全性能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式安全带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不同体型的驾驶员乘坐位置不同,但安全带安装在车身上以后所有固定点均不能移动,对于95%男性,织带容易割脖子,对于5%女性,织带容易从肩膀滑落;同时驾乘人员在佩戴安全带的时候,为了保证接插便利性,往往希望带扣能高出座椅较多,但是带扣低于或平于座椅,对于驾乘人员舒适性和安全性更优。
中国专利(公开日:2016年11月02日、公开号:CN106064603A)公开了一种系统包括座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拉出量传感器的座椅安全带卷收器和座椅。座椅包括座椅位置传感器和配置为测量座椅的乘员的重量的重量传感器。系统包括与拉出量传感器、座椅位置传感器、以及重量传感器通信的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被编程为至少根据拉出量和座椅位置来计算乘员的尺寸。控制模块被编程为至少根据乘员的尺寸和重量来调节座椅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位置。但其仅仅调节了安全带的高度,并没有涉及调节安全带下端固定点的前后位置,也即,其可以根据乘员的身高来调整安全带的高度,但是忽略了乘员的体型的大小来调整安全带下端固定点的位置。
中国专利(公开日:2019年03月19日、公开号:CN208615893U)公开了一种车辆安全带下固定点结构,包括长条齿形卡槽,长条齿形卡槽被固定在汽车座椅底板上,在长条齿形卡槽上侧设置有一个滑块,所述滑块一端侧面设置连接块,连接块连接安全带下卡座,所述滑块的下端面设置有与所述沿所述长条齿形卡槽相对应的齿形凸起,滑块侧面还连接有一个推臂,所述推臂连接在一个支架上,支架与长条齿形卡槽相对固定连接,所述推臂带动滑块提起、落下。本实用新型将安全带下固定点设置在一个可沿长条齿形卡槽前后移动的滑块上,滑块与长条齿形卡槽之间形成锁扣关系,该关系通过一个推臂实现开锁与锁定,结构简单紧凑,操作方便,提高驾驶员佩戴舒适性。但安全带的下固定点仍需手动调节,不能根据人体自动调节,用户体验感不好。
中国专利(公开日:2019年11月01日、公开号:CN110395147A)公开了一种车用座椅调节装置、方法及车用座椅。本发明的车用座椅调节装置包括:人体识别模块,用于检测车用座椅上的当前乘员的人体形态信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人体形态信息计算对应的人体轮廓模型,并将人体轮廓模型与预存的儿童体型模型进行比对以判断当前乘员是否为儿童,并在判定当前乘员为儿童时,根据人体轮廓模型计算出适应于儿童乘坐的座椅参数,并基于座椅参数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以及执行机构,用于根据控制信号进行座椅位置调节和/或安全带调节。本发明通过判断乘员的人体轮廓模型来预判乘员的年龄,以确认是否开启儿童座椅,若是再将座椅自动调整为适应对应年龄段儿童的乘坐需求。但其调整的只是安全带的长度以及伸出位置,并没有调整安全带的固定点的位置,以便更适合的匹配不同人体体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调式安全带及其自动控制方法,佩戴时通过安全带上固定点高度可调、下固定点前后方向可调、带扣高度可调,适应不同体型驾驶员舒适性和安全性能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可调式安全带,包括织带和套置在所述织带上的锁舌,所述织带的上端穿过导向环连有卷收器,所述导向环连接在上固定点高度调节器上,所述织带的下端连有端片,所述端片连接在端片前后调节器上,所述锁舌与带扣配合,所述带扣连接在带扣升降旋转装置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300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