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6901.7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程茜;解维娅;张浩南;李佳琰;陈盈娜;张梦娇;高雅;吴诗颖;王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8/08;A61B8/12;A61B1/31;A61B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新型 超声 双模 直肠 成像 探头 | ||
1.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头外壳(1):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检测部和后端手持部,所述的前端检测部的侧面设有并列排布的光信号发射窗口(2)和声信号发射和接收窗口(3);
光学模块:设置在探头外壳(1)内,用以发出整形均匀的光束,透过光束发射窗口(2)照射待成像组织区域产生光声信号;
超声模块:与光学模块一起设置在探头外壳(1)内,用以发射超声信号透过声信号发射和接收窗口(3)照射与光信号发射窗口相同的待成像组织区域,并同时接收光声信号以及反射回的超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头外壳(1)呈圆柱台状,并且前端检测部的截面积小于后端手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光能量输出模块(4)和光束整形模块(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经过光束整形模块(5)整形后的光束包括点状、线状和面状,用以实现大功率和/或大范围覆盖待测组织成像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超声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声头(6)以及用以控制声头(6)收发状态的控制电路(7),所述的声头(6)固定在超声发射和接收窗口(3)处,所述的控制电路(7)固定在后端手持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7)一端通过连接电线与声头(6)连接,另一端通过电缆(8)与外接信号采集与成像系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声头(6)为线状声阵列声头,用以实现同时对较大待测区域进行信号接收成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信号发射窗口(2)和声信号发射和接收窗口(3)呈椭圆或矩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学模块发出整形后的光束,透过光信号发射窗口(2)照射到与声信号发射和接收窗口(3)覆盖的同一片待测组织区域,产生光声信号,具体有:
其中,p(r,t)为声压,H(r,t)为入射光在待测组织的成像区域激发的热源函数,H(r,t)=A(r)I(t),A(r)为待测组织的光吸收分布,I(t)为照射光强,β为热膨胀系数,Cp为比热容,c为待测组织声速,为拉普拉斯算子,r为成像点到入射点的距离,t为时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新型光声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其特征在于,该光声及超声双模态经直肠内窥成像探头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光声超声双模态同步成像系统中主机的激励信号,控制多个通道同时发射经波束合成后的超声波,照射待测组织区域;
2)光能量输出模块发射脉冲光,经光束整形模块整形后透射到与超声模块覆盖的同一待测组织区域,产生光声信号;
3)超声模块接收组织反射的超声信号,经脉冲光触发后,经过设定的延时,接收光声信号;
4)接收到的超声信号和光声信号经过电缆传输到主机,实现直肠内同时同步光声超声双模态成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69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