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冲式接触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26688.X | 申请日: | 2021-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0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芮骏;唐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H01H3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史光伟;张迎新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冲 接触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脉冲式接触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真空灭弧室、绝缘拉杆、行程弹簧、传动拉杆、分闸弹簧、驱动机构、储能元件和控制器,所述真空灭弧室下端与绝缘拉杆相连,所述绝缘拉杆远离真空灭弧室的一端与行程弹簧连接,所述行程弹簧另一端与传动拉杆连接,所述传动拉杆与分闸弹簧连接,所述分闸弹簧的另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储能元件电连接,所述储能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效果为分闸无需控制器发分闸指令、分闸靠分闸弹簧自动分闸,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脉冲式接触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较长时间内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电网发展任务繁重,电网的故障及问题也层出不穷,为了解决电网存在的突发性故障,同时降低能源损耗,通常将故障处理设备采用脉冲式投入系统,投入后立即退出。
现有市面上采用普通接触器投入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普通接触器动作速度慢,影响处理时间和效果,另外普通接触器分闸需要控制器发出分闸指令后才会动作,会造成处理设备投入系统时间过长,造成设备成本及体积增加,也会增加能量损耗,且机构闸容易失效,造成设备烧毁,加大事故。
也有采用高压可控硅串联用于设备投入,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高压可控硅耐压不足,需要多组串联,每个可控硅需要做耐压保护,保证可控硅不同步导通造成的绝缘击穿,导致结构复杂,控制系统也要求极高,即便做了诸多保护,事故也经常发生,另外如果多组串联的可控硅有任意一个发生勿动或拒动,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冲式接触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接触器动作时间慢、分闸需要控制器发指令、持续时间较长的问题,以及高压可控硅串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脉冲式接触器,包括真空灭弧室、绝缘拉杆、行程弹簧、传动拉、分闸弹簧、驱动机构、储能元件和控制器,所述真空灭弧下端与绝缘拉杆相连,所述绝缘拉杆远离真空灭弧室的一端与行程弹簧连接,所述行程弹簧与传动拉杆连接,所述传动拉杆与分闸弹簧连接,所述分闸弹簧的另一端与驱动机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储能元件电连接,所述储能元件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真空灭弧室位于所述接触器外壳的顶端。
优选的,所述真空灭弧室包括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动触头与绝缘拉杆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用于在电路正常工作或发生故障时执行该电路的分闸动作和合闸动作。
优选的,所述绝缘拉杆包括两端分别设有盲孔的芯棒,套在芯棒外的绝缘套,所述绝缘套的外表面中部间隔相等地上设有若干层裙边,可以增大爬电距离。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接触器外壳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斥力机构、电磁机构和永磁机构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分合闸状态的保持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磁性保持方式、弹性元件保持方式、机构闭锁保持方式。
优选的,所述储能元件包括电容和电池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中的控制电路包括多个快速储能元件及其相应的多个快速控制开关,其中每个快速储能元件和每个快速控制开关均与多个驱动线圈中的一个驱动线圈串联,多个快速控制开关在该电路发生故障时控制多个快速储能元件同时对多个驱动线圈进行放电,以控制流经多个驱动线圈的电流及其变化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脉冲式接触器与现有技术相比,相比较普通接触器,分闸无需控制器发分闸指令,分闸靠分闸弹簧自动分闸,安全可靠,采用快速驱动机构,可以解决普通接触器合闸时间慢的问题,相比较高压可控硅,通流容量大,结构及控制简单,安全可靠性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266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