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碟形弹簧及其阻尼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19524.4 | 申请日: | 2021-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8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廖昌荣;李嘉豪;张永浩;杜新新;张红辉;谢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3/02 | 分类号: | F16F3/02;F16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胡博文 |
地址: | 40004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圆周 阵列 声学 黑洞 弹簧 及其 阻尼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碟形弹簧,包括碟形的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设置有多个声学黑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阻尼机构,包括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均设置有多个声学黑洞;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正对设置;将声学黑洞与碟形弹簧相结合,为碟形弹簧提供良好的阻尼性质,使碟形弹簧与阻尼机构与其他的阻尼设备共同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系统的体积,不需要外部提供能量以及控制设备,使用更加方便,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尼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碟形弹簧及其阻尼机构。
背景技术
碟形弹簧简称碟簧,是用金属带材、板材或锻造坯料冲压而成的截锥形薄片弹簧。由于其负荷变形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关系并且在很大的变形范围内,刚度接近于零,弹簧的负荷变化很小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变形范围内要求弹簧力基本保持稳定的场合,并且碟形弹簧以叠合或对合方式组合使用时有一定的阻尼性能,然而此阻尼性能效果并不能使其完全脱离阻尼器的需求,使得其使用场合受到限制。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阻尼器的体积较为庞大,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弹簧和阻尼设备是分离的结构,使得组合体积更加庞大,对要求体积微小的场合无法适用。并且多数阻尼器需要橡胶等材料进行密封,在一些特定环境下例如核反应场下同样无法正常使用。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碟形弹簧及其阻尼机构,将声学黑洞与碟形弹簧相结合,为碟形弹簧提供良好的阻尼性质,使碟形弹簧与阻尼机构与其他的阻尼设备共同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系统的体积,不需要外部提供能量以及控制设备,使用更加方便,适应性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具有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碟形弹簧,包括碟形的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设置有多个声学黑洞。
进一步,所述声学黑洞为底部为由弹簧本体的中心向弹簧本体倾斜的楔形结构,且声学黑洞的底部为幂律曲线结构。
进一步,所述声学黑洞的底部截面为对称的幂律曲线结构。
进一步,所述多个声学黑洞沿弹簧本体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圆周阵列声学黑洞的阻尼机构,包括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均设置有多个声学黑洞;
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正对设置。
进一步,所述位于第一碟形弹簧的声学黑洞为底部为由弹簧本体的中心向弹簧本体倾斜的楔形结构,且声学黑洞的底部为幂律曲线结构。
进一步,位于第二碟形弹簧的声学黑洞的底部截面为对称的幂律曲线结构。
进一步,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的声学黑洞沿碟形弹簧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碟形弹簧为两个且同向叠加设置,所述第二碟形弹簧为两个且同向叠加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碟形弹簧和第二碟形弹簧之间设置有限位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将声学黑洞与碟形弹簧相结合,为碟形弹簧提供良好的阻尼性质,使碟形弹簧与阻尼机构与其他的阻尼设备共同使用时能够有效减小系统的体积,不需要外部提供能量以及控制设备,使用更加方便,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碟形的弹簧本体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碟形的弹簧本体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碟形的弹簧本体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19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