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405998.3 | 申请日: | 2021-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艾清;何海;苏衍宇;蔡宝京;李竖三;杨义鹏;王泽宽;高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控制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向电池管理系统输出充电电流,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充电电流分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向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二电流用于向负载供电;
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是否关闭;
若充电接口未关闭,则将所述充电电流增大第一预设调节值,以使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第一电流增大第一预设调节值为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其中,所述充电电流的最大值小于等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电芯的最大允许电流值与所述负载的供电电流值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传送的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出电压,并实时判断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出电压是否达到预设电压值;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出电压达到所述预设电压值,则进入恒压涓流模式为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直至所述待充电电池充满电,其中,所述恒压涓流模式为充电电压稳定在所述预设电压值,充电电流以预设速率下降至预设电流值的模式,所述预设电流值大于或等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值与所述负载的供电电流值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关闭,则将所述充电电流降低第二预设调节值。
4.一种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充电器输出的充电电流,将所述充电电流分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并使用所述第一电流为待充电电池充电,以及使用所述第二电流为负载供电;
在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实时获取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当前电芯温度;
将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待充电电池在当前所述电芯温度下的安全电流进行对比,判断所述第一电流是否小于等于所述安全电流;
若所述第一电流小于等于所述安全电流,则保持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导通,并检测所述充电电流是否增大;
若检测到所述充电电流增大第一预设调节值,则保持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不变,并将所述第一电流增大所述第一预设调节值为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对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的过程中,实时获取所述待充电电池的输出电压,并将所述输出电压传送至所述充电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电流大于所述安全电流,则关闭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关闭之后,检测所述充电电流是否降低;
若所述充电电流降低第二预设调节值,则将所述第一电流减小所述第二预设调节值,并再次判断所述充电电流中的所述第一电流是否小于等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当前电芯温度下的安全电流;
若是,则控制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开启,继续充电过程。
8.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充电器,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输出模块,用于向电池管理系统输出充电电流,以使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充电电流分为第一电流和第二电流,其中,所述第一电流用于向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二电流用于向负载供电;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每间隔第一预设时间检测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接口是否关闭;
第一调节模块,用于若充电接口未关闭,则将所述充电电流增大第一预设调节值,以使电池管理系统将所述第一电流增大第一预设调节值为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其中,所述充电电流的最大值小于等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电芯的最大允许电流值与所述负载的供电电流值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众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599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