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有效
申请号: | 202110402540.2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61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鹏;李肖鹏;田千秋;王杨;邓意达;胡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12/06;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31334 | 代理人: | 李佳俊;郭国中 |
地址: | 300072 天津市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自旋 调节 二元 硫化 复合物 超薄 纳米 薄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所述材料具有多褶皱银耳结构,所述多褶皱银耳结构由呈曲面褶皱状的超薄纳米薄膜组成,所述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以非晶形态存在。本发明采用多重添加剂的一步水热法制备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操作,可重复性高,制得的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表面拥有丰富的活性位点和高活性面积,性能优良,组装的锌空气高效稳定,具备极佳的能源催化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技术以及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尤其涉及一种水热制备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及其清洁、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当前,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当今主要能源逐渐枯竭,同时产生了大量污染物质,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困扰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发展高效、稳定、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技术。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环保“绿色技术”之一,其理论比能密度高达1086Wh-1,成本低,安全性高。然而,氧还原/析出(ORR/OER)反应动力学的迟缓制约了可充电锌空气电池的实际应用。贵金属基材料(铂、二氧化铱、二氧化钌等)是目前最常用的氧还原和氧析出商业催化剂,但是其价格昂贵、储量低限制了大规模应用,因此。发展高效率、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近年来,过渡金属硫化复合物(TMSs)因其丰富的储量、环境友好、不饱和的金属位点以及多变的氧化还原等特性而备受关注。其中,硫化钴因其独特的d轨道电子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6.7×103S cm-1,300K),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高比表面积和更多活性位点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活性,超薄纳米薄膜和非晶结构可以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其中,超薄二维纳米薄膜通常只有几个原子层厚度,可以有效减少离子扩散路径的长度,增加催化剂与电解质接触面积以及更快的界面电荷转移速率,暴露更多的活性位点。同时,非晶材料具有较短的有序结构,可以提供大量的不饱和位点,不饱和位点可以更容易吸附活性物质,从而增加更多的活性位点。因此超薄非晶的硫化钴纳米薄膜具有优异氧析出(OER)性能的潜力。但是,纯硫化钴其氧还原(ORR)性能比较差,远远比不上贵金属催化剂。引入另一种金属元素掺杂能够使得诱导的电荷或自旋密度在杂原子掺杂物周围重新分布,这种不对称的自旋和电荷密度可以改变氧气的化学吸附模式,削弱了O-O键,从而促进了随后的ORR过程。如Fe3+离子引入Co3O4引起Co 3d的电荷离域和自旋态过渡,导致增强了尖晶石相的固有氧催化活性(Angewandte Chemie,2019,131(38),13425-13430.);Ni掺杂尖晶石结构以调节CoⅡ自旋态,从而优化氧化还原活性(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2018,8(22),1703469.)。但是掺杂的影响都是对晶体化合物的调控,非晶化合物的掺杂对其电子结构和配位环境的影响研究甚少。
这些年来,水热/溶剂热合成硫化钴已经成为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纳米片的合成还没有被报道。因此,控制合成具有特定形貌的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且其中部分钼取代了硫化钴中的钴原子位点,对于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的理论和实际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就文献调研来看,未发现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纳米片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操作,可重复性高,具有自旋态调节的钴钼二元非晶硫化复合物超薄纳米薄膜,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具备极佳的能源催化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4025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