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865.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石孝志;陈明忠;李军龙;伍洲;付鹏;韩春艳;耿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海相 页岩 水化 损伤 程度 压裂液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增氧设备实现压裂液增氧,以使压裂液中的氧含量达到饱和溶解氧量的90%以上;其中,压裂液存储在储备系统中,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或储液罐组;增氧设备与压裂液的储备系统相适配,并能够通过孔板或没入压裂液内的导气管来实现压裂液增氧,导气管上开设有气孔。本发明一方面能够加强黄铁矿与水的化学反应,形成溶蚀孔缝,同时生成酸性环境为储层中碳酸盐岩类矿物的溶解提供条件,提升储层渗透率,增加压裂裂缝复杂程度,提升页岩气井初始产量;另一方面,为吸附气的解吸提供有利条件,保障气井后期产量,延长气井生产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藏增产改造领域,具体来讲,涉及一种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海相页岩储层经水力压裂后会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结构,为气体提供良好的渗透通道,而裂缝网络的复杂性取决于页岩储层的内部结构缺陷及其力学性质。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是指页岩与水作用后其内部细观结构缺陷发生进一步劣化并降低其力学性能。因此,水化损伤程度的提升能够为海相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的起裂和延伸提供更多的应力弱点和延伸路径,增加水力压裂裂缝网络复杂程度。
国内外其他研究表明:海相页岩与水接触后,水在毛管力、渗透压力、泵压等驱动力作用下会进入页岩内部,并与页岩中的黏土矿物、黄铁矿等矿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促使页岩内部产生新的孔缝或原始孔缝进一步延伸。
CN105626028A公开了一种增加页岩气井压裂改造缝网密度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氧化剂添加到压裂液前置液中,然后将压裂液注入储层内部,利用了氧化剂氧化页岩中的有机质、黄铁矿等反应产生的热量、气体形成高温高压以及反应产物中的有机酸可溶蚀碳酸盐矿物,以提高改造体积内气体传输速率。由于该方法引入了新的氧化剂,将会导致成本增加、污染增加等问题。
目前,虽然意识到了海相页岩与液体(压裂液)的相互作用规律明显区别于常规油气储层,对海相页岩水化作用特性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但尚未出现利用海相页岩水化特性并通过改善压裂液性质提升其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或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例如,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增加压裂液含氧量,提升压裂液对海相页岩储层的水化损伤程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压裂现场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可包括:利用增氧设备实现压裂液增氧,以使压裂液中的氧含量达到饱和溶解氧量的90%以上;其中,压裂液存储在储备系统中,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或储液罐组;增氧设备与压裂液的储备系统相适配,并能够通过孔板或没入压裂液内的导气管来实现压裂液增氧,导气管上开设有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储备系统可包括储液池;所述增氧设备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供气单元、连接单元和导气单元,其中,供气单元能够提供所述含氧气体;连接单元能够接收所述供气单元提供的含氧气体,并将其输送至导气单元;导气单元包括若干根布设在储液池内部的导气管,导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导气单元可包括多根呈并联状态的导气管,每个导气管上的气孔均匀分布,在导气管数量大于2的情况下,相邻导气管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为进气端并与连接单元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导气管为直管或弯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铁路扣件弹条淬火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