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97865.6 | 申请日: | 2021-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92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石孝志;陈明忠;李军龙;伍洲;付鹏;韩春艳;耿周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邢伟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海相 页岩 水化 损伤 程度 压裂液 处理 方法 | ||
1.一种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利用增氧设备实现压裂液增氧,以使压裂液中的氧含量达到饱和溶解氧量的90%以上;
其中,压裂液存储在储备系统中,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或储液罐组;
增氧设备与压裂液的储备系统相适配,并能够通过孔板或没入压裂液内的导气管来实现压裂液增氧,导气管上开设有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
所述增氧设备包括沿气体传输方向依次连接的供气单元、连接单元和导气单元,其中,
供气单元能够提供所述含氧气体;
连接单元能够接收所述供气单元提供的含氧气体,并将其输送至导气单元;
导气单元包括若干根布设在储液池内部的导气管,导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单元包括多根呈并联状态的导气管,每个导气管上的气孔均匀分布,在导气管数量大于2的情况下,相邻导气管之间的距离都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一端为进气端并与连接单元连接,另一端为封闭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系统包括储液池;
所述增氧设备包括:导气单元、第一连接单元、第二连接单元、第一供气单元和第二供气单元,其中,
导气单元包括若干根布设在储液池内部的导气管,导气管上开设有多个气孔;
第一连接单元与所述若干个导气管的一端连接并连通;
第二连接单元与所述若干个导气管的另一端连接并连通;
第一供气单元通过第一连接单元向所述导气单元供气;
在第一供气单元供气的情况下,若所述若干个导气管上气孔的出气率小于在80%,第二供气单元能够通过第二连接单元向所述导气单元供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系统包括储液罐组,储液罐组包括若干组储备罐,每组储备罐包括一个罐体或者多个上下依次设置的罐体,所述罐体底部均设有排液口;
所述增氧设备包括若干组搅拌单元,搅拌单元与罐体的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组搅拌单元位于对应的罐体中并能够对该罐体内的压裂液进行搅拌增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传动电机、动力传输棒和孔板,其中,传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动力传输棒相连接,孔板固定在动力传输棒上,且其板面与水平面之间为非平行状态,孔板上还开设有多个贯通板面的孔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包括至少两块子板,相邻子板的板面之间呈一定的夹角。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罐包括上下设置的上罐体和下罐体。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海相页岩储层水化损伤程度的压裂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备罐包含N层罐体,从下到上分别为第1层罐体至第N层罐体,其中,向第M层罐体供液的方式为:
初始第M层罐体排液口为关闭状态,第M+1~N层罐体排液口为开启状态,向第N层罐体中通入压裂液,压裂液依次通向第N至第M+1层罐体流向第M层罐体,1≤M<N;
在第M层罐体内压裂液高度达到罐体高度的1/5~1/3的情况下,开启第M层罐体中的搅拌单元,当压裂液液面超过该罐体内搅拌单元孔板高度的2/3~4/5时,关闭第M+1层罐体排液口,停止向第M层罐体供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978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铁路扣件弹条淬火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