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沉积物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的高效筛选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87307.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史本宁;林绅辉;焦学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G01N33/00;C12R1/07;C12R1/01;C12R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74 | 代理人: | 李俊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沉积物 有机 污染物 降解 高效 筛选 技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的高效筛选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01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本底;S02构建微观模拟装置;S03设置降解菌群的筛选条件和监测时间间隔;S04绘制降解曲线,评价降解效果;S05同步分析微生物群落动态,识别富集的降解菌群。本发明可高效筛选多种目标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菌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沉积物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的高效筛选技术。
背景技术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典型持久性有机物(POPs),具有极强的“三致”效应,且结构稳定,生物难降解,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我国沿海地区沉积物中普遍存在PAHs污染,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土壤中PAHs的去除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其中生物修复的方法有着成本低、效果好的优点。微生物作为降解土壤、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主体,是生物修复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对象。由于微生物群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如果盲目的对其进行人工调控,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因此,精确、快速的考察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高效筛选出降解菌群,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对生物修复进行强化,进而开发出更佳的修复技术。
发明内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示一种沉积物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的高效筛选技术,包括: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本底;构建微观模拟装置;设置降解菌群的筛选条件和监测时间间隔;绘制降解曲线,评价降解效果;同步分析微生物群落动态,识别富集的降解菌群。具体的:
S01: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本底。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基本理化性质和目标污染物本底。其中,基本理化指标包括总有机碳(TOC)、总氮(TN)、硝态氮(NO3)和氨态氮(NH3)。
S02:构建微观模拟装置。本发明所用微观模拟试验装置的详述如下:在相同规格的血清瓶中加入等量沉积物、无机盐培养液、目标有机污染物,并用棉花塞住瓶口,放入恒温恒湿的摇床中培养。设置多组相互独立的微观模拟试验装置,可同步开展多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菌群筛选。
S03:设置降解菌群的筛选条件和监测时间间隔。基于前期文献调研或实验研究基础,设置适用于不同有机污染物和不同污染程度的筛选条件和监测时间间隔。
S04:绘制降解曲线,评价降解效果。定期选取若干装置进行目标有机污染物残留量的检测,动态监测整个降解过程,绘制降解曲线。重点识别降解效率最高的时间节点和趋近稳定的时间节点。
S05:同步分析微生物群落动态,识别富集的降解菌群。定期同步分析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的富集情况及其群落结构动态;对比研究不同筛选条件下目标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异同,识别富集的有机污染物降解菌群。
本发明依据前期调研与实验研究结果,针对沉积物有机污染问题,实现高效的降解菌群筛选技术,有望推进沉积物有机污染的微生物修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积物低挥发多环芳烃菲的降解曲线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沉积物低挥发多环芳烃菲降解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流程图如图1所示。
S01: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本底。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基本理化性质和目标污染物本底。其中,主要理化指标包括TOC、TN、NO3和NH3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天航南方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73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