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成形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382968.5 | 申请日: | 2021-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俊;白雪智;赵熹;张慧芳;程眉;张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北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1J5/00 | 分类号: | B21J5/00;B21J5/08;B21C23/20;B21C25/02;B21D19/10;B21D37/10;B21D51/10 |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李印贵 |
| 地址: | 03005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横向 工件 成形 方法 | ||
1.一种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成形方法,使用翻转毛坯内筋模具,包括凸模(4-1)、凹模(4-2)、及下顶杆(4-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含有凸模矫正环(4-1-1)、凸模压板(4-1-2)、连杆机构(4-1-3)、弹簧(4-1-4)、压杆(4-1-5)、限位管(4-1-6)、压环(4-1-7);所述的凸模压板固定连接在压杆下端,而所述的凸模矫正环套装在压杆上;所述的连杆机构分别与凸模矫正环套、凸模压板连接;所述的弹簧在限位管内,并一起套装凸模压板与凸模矫正环之间的压杆上,且由压环固定于凸模压板上;
所述的凹模(4-2)含有内翻转凹模(4-2-1)、内翻转凹模支撑环(4-2-2)、及下模板(4-2-3);所述的翻转凹模在内翻转凹模支撑环上连接,而所述的内翻转凹模支撑环固定在下模板之上;所述的顶杆装于下模板的中间孔中;所述的内翻转凹模口设有圆弧(4-2-1-1);
采用下料+镦粗+反挤压的工序,以及采用毛坯切槽、翻转的工序,其中各个工序如下:
(1)下料、镦粗:常规下料为毛坯(2),将毛坯镦粗;
(2)反挤压:毛坯在反挤压模具挤压;所使用的反挤压模具(3),包括反挤压凸模(3-1),反挤压凹模(3-2),反挤压凹模间隙(3-3);所述的反挤压凹模间隙是为坯料向上溢流形成毛坯内筋的空间;
在所述反挤压凸模及反挤压凹模约束下,反挤压凸模向下行将毛坯挤成筒体工件直壁部分,并采用溢流方式在所述反挤压凹模间隙(3-3)处成形反挤压筒体工件上端的毛坯内筋(2-1);
毛坯在经过反挤压工序后成形带有向上外翻转毛坯内筋的反挤压筒体工件;
(3)切槽:在反挤压筒体工件内翻转的毛坯内筋部位下方切槽,即在普通车床上完成,完成切槽筒体工件;
(4)翻转:使用翻转毛坯内筋模具,将切槽筒体工件的毛坯内筋翻转;其翻转过程如下:
a、准备好已完成切槽筒体工件;
b、使用翻转毛坯内筋模具,并将切槽筒体工件放入挤压模具内;凸模下行底部与切槽筒体工件的底部接触,模具的弹簧压缩,连杆内撑块旋转成水平,撑住筒体工件的内壁;
c、限位环接触校正环,连杆内撑块旋转水平,继续下行带动切槽筒体工件整体下移;
d、切槽筒体工件上毛坯内筋遇到凹模边缘开始翻转,毛坯内筋的倾斜向转成垂直向,并与筒体壁一致;
e、凸模上行,弹簧恢复,连杆内撑块旋转回收,凸模从切槽筒体工件里面退出,完成脱模;
f、下顶杆向上顶出已被直起与扶正的切槽筒体工件,从而完成制造带有横向内筋筒体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挤压凹模间隙(3-3)是为坯料向上溢流形成毛坯内筋的空间,是在反挤压凹模口设置的内锥口,内锥口的夹角α=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还留有折缝区域的加工余量,将余量车掉,即形成完整的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横向内筋的筒体工件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毛坯内筋(2-1)为翻转储备了几何形状,所述的反挤压凹模间隙(3-3)是用来形成与控制毛坯内筋的尺寸和形状的,并在毛坯内筋直起扶正后保证了毛坯内筋的形位公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北大学,未经中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9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辉光保护系统和电气机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实时仿真的控制器并网测试系统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