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船舶甲板的抛丸机器人及作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82387.1 | 申请日: | 2021-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347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韩子延;王晶晶;廖良闯;李萌萌;何家健;徐田凡;胡明伟;何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C1/08 | 分类号: | B24C1/08;B24C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陈鹏 |
地址: | 222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船舶 甲板 抛丸 机器人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甲板的抛丸机器人及作业方法,所述抛丸机器人包括遥控器、抛丸装置和除尘装置;抛丸装置用于执行对船舶甲板的除锈除漆操作,除尘装置用于回收抛丸装置清理时产生的粉尘,抛丸装置与除尘装置通过软管、电缆和网线相互连接,遥控器用于控制抛丸装置和除尘装置相互配合完成抛丸作业;作业方法包括遥控作业方法和导引规划作业方法。本发明解决除漆除锈作业中存在的施工范围广、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且能够对障碍物进行检测和避让,维护方便、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船舶甲板的抛丸机器人及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船舶外场涂装过程中的码头系泊阶段,甲板涂装前的预处理需进行焊缝及局部区域除锈除漆施工,现阶段的方法主要采用人工砂轮打磨,该方式存在施工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所产生的粉尘并未回收,直接排到了大气中,将会对人身和周围环境造成严重伤害,且船舶甲板除锈面积大,障碍较多。
公开号为CN201310476180.6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式抛丸机,由抛丸单元、升降侧移架单元、车架单元、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组成,抛丸单元设在前部,经升降侧移架单元与车架单元连接,动力单元及除尘单元均安装在车架单元上,升降侧移架单元控制抛丸单元的位置,动力单元提供抛丸机的动力,除尘单元配制在车架单元的后部以吸除粉尘颗粒,该专利需要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内,通过控制方向盘控制抛丸路径,因此体型较大,不够灵活和智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船舶甲板的抛丸机器人及作业方法,解决除漆除锈作业中存在的施工范围广、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且能够对障碍物进行检测和避让,维护方便、操作简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船舶甲板的抛丸机器人,包括遥控器、抛丸装置和除尘装置;抛丸装置用于执行对船舶甲板的除锈除漆操作,除尘装置用于回收抛丸装置清理时产生的粉尘,抛丸装置与除尘装置通过软管、电缆和网线相互连接,遥控器用于控制抛丸装置和除尘装置相互配合完成作业,遥控器包括显示模块、作业切换选择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显示模块用于设置行走速度和丸料流量作业参数以及显示导航路径、报警信息;
作业切换选择模块用于作业的选择和操作模式的切换;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抛丸装置和除尘装置的启停以及行走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抛丸装置包括抛丸机构、抛丸控制机构以及抛丸行走机构;抛丸机构和抛丸控制机构安装于抛丸行走机构上,其中:
抛丸机构用于执行除锈除漆操作,与抛丸控制机构通过电缆连接;
抛丸控制机构用于实现抛丸控制、移动控制、遥控、定位、防碰撞以及供电功能,抛丸控制机构与抛丸行走机构通过CAN总线连接;
抛丸行走机构用于实现抛丸装置的行走和转向。
进一步的,所述抛丸机构包括第一抛丸电机、第二抛丸电机、进料口丸料阀、补料仓切换阀、储料箱及料位检测模块;抛丸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控制器、第一电源模块、第一继电器及接触器组合模块、安全激光扫描模块、激光导航模块、第一遥控接收器、第一急停开关以及第一报警指示灯;抛丸行走机构包括升降机构、第一行走驱动器、第一行走电机及编码器、第一转向驱动器、第一转向电机及编码器、第一动力线及数据线、抛丸车架和第一舵轮;其中:
所述第一抛丸电机和第二抛丸电机,用于执行抛丸作业;进料口丸料阀和补料仓切换阀用于储料箱的进料和补料;料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储料箱料位;储料箱与第一抛丸电机和第二抛丸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823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