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77984.5 | 申请日: | 2021-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9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光;林旭锋;范小鹏;李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9/732 | 分类号: | C07C69/732;C07C67/03;C08K5/134;C08L7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地址: | 30048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复合型 受阻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m为1~3,n为1~3,且m+n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其特征在于,m为1,n为3;或者,m为2,n为2;或者,m为3,n为1;
优选地,m为2,n为2。
3.一种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季戊四醇和第一单体进行第一酯交换反应,得到中间取代产物;将所述中间取代产物和第二单体进行第二酯交换反应,得到所述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或者,
将季戊四醇和单体混合物进行第三酯交换反应,得到所述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所述单体混合物包括第一单体和第二单体;
其中,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不同,且分别选自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或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所述中间取代产物中所述第一单体的取代基数目与式I中的m或n相对应;所述单体混合物中所述第一单体和所述第二单体的摩尔比与式I中的m和n的比例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酯交换反应步骤、所述第二酯交换反应步骤及所述第三酯交换反应步骤均在酯交换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
优选地,所述酯交换催化剂选自烷基氧化锡、氨基锂、甲醇钠、甲醇锂、烷氧基铝、有机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优选地,所述烷基氧化锡选自单丁基氧化锡、二辛基氧化锡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体为所述3-甲基-5-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所述第二单体为所述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优选地,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季戊四醇、所述第一单体、所述酯交换催化剂在惰性气体下混合,并进行所述第一酯交换反应,得到含有所述中间取代产物的预反应体系;
向预反应体系中加入所述第二单体,进行所述第二酯交换反应,得到所述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
6.一种高分子材料抗氧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分子材料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抗氧剂还包括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和/或硫代酯类抗氧剂;优选地,所述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为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双(2,4-二叔丁基苯)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三异癸酯,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异癸酯、四苯基二丙二醇二亚磷酸酯、亚磷酸二苯一异癸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一苯二异癸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硫代酯类抗氧剂为季戊四醇四(3-十二基硫代丙酸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二醇酯、硫代二丙酸双十四醇酯、硫代二丙酸双十三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8.一种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本体和抗氧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分子材料抗氧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本体为树脂或橡胶;优选所述树脂为聚烯烃、聚氨酯、聚醚、聚酮、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缩醛、含卤聚合物、聚酰胺、聚甲醛、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酸酯、聚丙烯腈、聚丁二烯、聚苯乙烯、HIPS、ABS、MBS、环氧树脂或环氧树脂交联的丙烯酸树脂;优选所述橡胶为天然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丁腈橡胶或热塑性TPU。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分子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分子材料本体为热塑性TPU,所述抗氧剂的添加量为其重量的0.01~3%;或者,
所述高分子材料为PP,所述抗氧剂的添加量为其重量的0.01~1%;优选地,当所述高分子材料为PP时,所述抗氧剂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子内复合型受阻酚化合物与抗氧剂DSTDP,更优选二者的重量比为1:5~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利安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79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