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内转子电机及涵道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208.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钱煜平;胡宣洋;张扬军;马同玲;诸葛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3/24 | 分类号: | H02K3/24;H02K5/18;H02K9/04;H02K9/06;H02K9/22;H02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子 电机 定子 散热 结构 风扇 | ||
本发明涉及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内转子电机及涵道风扇。其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所述内转子电机包括:壳体,定子,定子静叶支撑,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线圈和铁芯,其中:所述定子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一侧的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静叶支撑接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散热领域,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包括该散热结构的内转子电机以及涵道风扇。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内转子电机定子散热结构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分为油冷式、水冷式和风冷式。
由于风冷式定子散热结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附件系统重量轻,因此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然而,风冷式定子散热结构与油冷式、水冷式定子散热结构相比,其表面换热系数小,导致风冷式定子散热结构电机的体积较大功率密度较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风冷式定子散热结构的表面换热系数,减小风冷式散热结构的表面积,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所述内转子电机包括:壳体,定子,定子静叶支撑,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线圈和铁芯,其中:所述定子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铁芯的轴向一侧的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静叶支撑接触。
可选地,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包括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与所述铁芯邻接并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包覆所述定子线圈,并且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延伸,所述定子静叶支撑套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定子静叶支撑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接触。
可选地,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还包括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定子静叶支撑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径向向外伸出的支撑臂,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沿径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接触或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布置于所述通孔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为四个,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支撑臂的所述通孔中均布置有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为均温板,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为热管。
可选地,所述定子散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壳体分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为多个,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翅片与所述支撑臂接触。
可选地,所述支撑臂连接于所述散热翅片或者与所述散热翅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与所述散热翅片之间实现热传导。
可选地,沿所述定子的径向观察,所述散热翅片呈半叶形,所述散热翅片的与所述定子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和/或所述散热翅片为NACA翼型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内转子电机,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转子电机:包括上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涵道风扇,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涵道风扇,包括风扇叶片和上述的内转子电机,所述风扇叶片和所述定子散热结构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两侧。
可选地,所述散热翅片的中弧线进口切线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的进气方向的夹角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医疗背景下交互式物资传输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