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内转子电机及涵道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72208.6 | 申请日: | 2021-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8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钱煜平;胡宣洋;张扬军;马同玲;诸葛伟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3/24 | 分类号: | H02K3/24;H02K5/18;H02K9/04;H02K9/06;H02K9/22;H02K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子 电机 定子 散热 结构 风扇 | ||
1.一种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所述内转子电机包括壳体(1)、定子和定子静叶支撑(3),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线圈(2)和铁芯(10),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散热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铁芯(10)的轴向一侧的定子线圈导热部件,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定子静叶支撑(3)接触,
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包括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与所述铁芯(10)邻接并沿所述定子的周向包覆所述定子线圈(2),并且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上延伸,所述定子静叶支撑(3)套设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所述定子静叶支撑(3)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接触,
所述定子线圈导热部件还包括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所述定子静叶支撑(3)包括沿所述定子的径向向外伸出的支撑臂(6),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沿径向延伸并设置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接触或连接或一体成型,在所述支撑臂(6)上设置有通孔(7),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布置于所述通孔(7)中,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为热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6)为四个,沿所述壳体(1)的周向均匀布置,每个所述支撑臂(6)的所述通孔(7)中均布置有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子线圈导热部件(4)为均温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散热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的散热翅片(8),所述散热翅片(8)与所述壳体(1)一体成型或者所述散热翅片(8)与所述壳体(1)分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8)为多个,至少一部分所述散热翅片(8)与所述支撑臂(6)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6)连接于所述散热翅片(8)或者与所述散热翅片(8)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定子线圈导热部件(5)与所述散热翅片(8)之间实现热传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定子的径向观察,所述散热翅片(8)呈半叶形,所述散热翅片(8)的与所述定子的轴向垂直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和/或所述散热翅片(8)为NACA翼型面。
8.一种内转子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内转子电机的定子散热结构。
9.一种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扇叶片(9)和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转子电机,所述风扇叶片(9)和所述定子散热结构布置在所述定子的轴向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涵道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翅片(8)的中弧线进口切线方向与所述散热翅片(8)的进气方向的夹角为±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7220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医疗背景下交互式物资传输设备
- 下一篇:一种土壤修复一体化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