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作战演习的对抗评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62950.9 | 申请日: | 2021-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东华 |
主分类号: | F41A33/00 | 分类号: | F41A33/00;F41A33/02;G06F30/20;G06T7/66;G06T7/7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511483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战 演习 对抗 评估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战演习的对抗评估系统,其包括仿真枪、射击方向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锁枪装置、单兵定位系统和计算机后台;射击方向采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仿真枪的枪头位置;仿真枪还设有锁枪装置;锁枪装置和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与计算机后台通信;单兵定位系统定位单兵的实时位置信息并传回至计算机后台;图像采集模块在发射者扣动扳机的同时被启动以拍摄仿真枪瞄准方向的图像并将图像传回计算机后台,由计算机后台分析计算,计算时以图像中心点为弹着点参考位置,结合气候条件和射程进行纠偏以确定校正弹着点,结合单兵实时位置信息判断是否有作战人员被击中、并及时控制被击中者的锁枪装置锁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战演习评估系统,特别是一种作战演习的对抗评估系统。
背景技术
在军事训练和军事持枪作战演习中,需要根据射击人员击中的目标身份、被击中部位等进行统计,同时立即触发闭锁被射击身亡人员的仿真枪。统计结果用于作战演习的成绩评估,而锁枪是避免被击中人员被击毙后仍乱打枪导致战场混乱、不符合实战情况。
传统被击中身份的识别方式主要是依赖于激光达到身份识别。具体是再仿真枪上装有激光发射器,而作战服上集成有多个激光感应器,当激光打到某作战人员作战服上的激光感应器时,会立即触发其所带头盔的烟雾器发出烟雾,以此表示该作战人员被击中。但是激光识别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由于激光具有发散性,距离越近时光斑半径越小,越远其半径越大,因此目标距离越远时越容易被大半径的激光光斑扫中(导致烟雾器被触发),而距离越近反而不易被小半径激光光斑扫中。特别是作战人员身高有限,如果站在距离开枪者较远的位置,很可能在实际并未被击中的情况下仍然位于激光光斑的半径范围内而导致其烟雾器被触发,形成错误的“被击毙”信号。这些都不能真实反映作战情况。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作战演习的对抗评估系统,其解决了激光对抗系统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作战演习的对抗评估系统,其包括:
仿真枪、射击方向采集系统、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锁枪装置、单兵定位系统和计算机后台;
所述射击方向采集系统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其设置于仿真枪的枪头位置;所述仿真枪还设有用于锁定扳机的锁枪装置;所述锁枪装置和所述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与计算机后台通信;所述单兵定位系统定位单兵的实时位置信息,并传回至计算机后台;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在发射者扣动扳机的同时被启动、以拍摄所述仿真枪瞄准方向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通过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传回计算机后台,由计算机后台运行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为红外线照相机;
所述分析计算包括:
以回传的图像中心为弹着点参考位置,以子弹击发时的风力、气温、空气湿度、图像中人像到被击发的仿真枪的距离、对该弹着点参考位置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弹着点;
判断是否有击中的方法为:
a、当图像中无人像时,表示未对准目标或存在红外线无法穿过的障碍物,此时均判断为未击中;
b、当图像中有人像,且人像至被击发的仿真枪的距离大于仿真枪射程时,判定未击中;
c、当图像中有人像,且人像至被击发的仿真枪的距离小于等于仿真枪射程时,当该校正弹着点位于人像身体上则判断为击中,反之则判断未击中;在判断为击中时,由计算机后台发出锁枪信号,通过数据采集及传输模块控制被击中者的仿真枪的锁枪装置启动锁枪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东华,未经王东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62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