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56835.0 | 申请日: | 2021-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龙;朱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龙 |
主分类号: | C12M1/34 | 分类号: | C12M1/34;C12M1/10;C12M1/00;G01N21/17;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涪陵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分析模块、培养皿、恒温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分析模块与恒温装置、检测装置均通过网络连接,用于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分析模块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所述培养皿用于培养微生物生长;所述恒温装置用于控制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比培养皿中微生物的浓度;本发明通过转盘带动培养皿位于光发射器的正下方,再与光发射器发射的可见光穿过培养皿被感光片接收相配合,使得分析模块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快速对比出多个待检测微生物样本之间的浓度差异,进而使得本发明具有便捷、快速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和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我们常常需要对微生物进行检测,区别于生物实验室或者有关部门对于微生物浓度检测的精确要求,大多数微生物检测只需要能对比出微生物检测样浓度相对于微生物标准样浓度的高低即可;由于现有技术不足,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如“体积测量法”和“称干重法”等,需要对微生物待测培养液先离心一段时间后,倒出经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体积测定或者干燥称重,检测工作强度大、耗时久且需要较为精密的设备,无法满足人们对不同微生物浓度之间浓度的简单快速对比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微生物检测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21209629.1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微生物浓度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器、高效过滤器、微生物质量浓度采集机构、微生物数量浓度采集机构、流量计和泵,所述高效过滤器通过三通电磁阀与微生物质量浓度采集机构的进气口连接,从微生物质量浓度采集机构的出气口流出的气体,一部分通过管路直接流出,该管路上设有流量计Ⅰ和泵Ⅰ,另一部分直接流入微生物数量浓度采集机构的进气口,在与微生物数量浓度采集机构的出气口连接的管路上设有流量计Ⅱ和泵Ⅱ,微生物质量浓度采集机构、微生物数量浓度采集机构、流量计和泵均与处理器电连接,其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最终得到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但是该技术仍不能解决快速对比两个微生物检测样的浓度高低的问题,不能提高微生物浓度对比检测的效率,从而满足不了微生物浓度之间快速对比的需求,进而造成该方案的局限性。
鉴于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本发明通过转盘带动培养皿位于光发射器的正下方,再与光发射器发射的可见光穿过培养皿被感光片接收相配合,使得分析模块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能够快速对比出多个待检测微生物样本之间的浓度差异,进而使得本发明具有便捷、快速和工作效率高的优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微生物检测系统,包括分析模块、培养皿、恒温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分析模块与恒温装置、检测装置均通过网络连接,用于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分析模块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所述培养皿由上下两圆盘卡合而成,用于培养微生物生长;所述恒温装置用于控制微生物生长环境的温度;所述检测装置用于对比培养皿中微生物的浓度;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转盘、光发射器、感光片和控制器;所述底座的上端固连有一号电动推杆;所述一号电动推杆的一端固连有连板;所述连板的另一端固连有光发射器;所述光发射器用于发射可见光,且光发射器的发射端朝向底座;所述光发射器的发射端外表面固连有一号遮光罩;所述底座的上端安装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输出轴固连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均匀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经转盘转动后位于光发射器正下方;所述培养皿放置于通孔内;所述一号遮光罩用于遮挡光发射器到通孔之间来自外界的光线;所述底座的上端固连有感光片;所述感光片位于光发射器正下方;所述感光片外套有二号遮光罩;所述二号遮光罩用于遮挡通孔到感光片之间来自外界的光线;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检测装置自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龙,未经周文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56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程序测试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