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46089.7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4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辉;黄媚;李艳;李滨涛;李辉珍;黄杰;陈琳;李燕;李宗福;王新梦;乔数;强春雨;吴秀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15;G06F16/22;G06F16/35;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徐文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用户 用电 业务 行为 分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获取供电客服系统的客服工单数据;
步骤S2、根据所述客服工单数据中的来电电话号码以及在册档案信息将所述客服工单数据中的多个工单分类为在册客服工单和非在册客服工单,并根据所述在册客服工单和非在册客服工单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以及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以及,根据所述客服工单数据中的工单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以及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步骤S3、根据获得的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生成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第一关联表,并根据获得的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生成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第二关联表;
步骤S4、根据所述第一关联表和所述第二关联表获取电力用户的用电业务信息,并根据所述用电业务信息进行用户用电行为聚类获得聚类结果;
步骤S5、根据所述聚类结果生成用户标签,根据所述用户标签进行画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在册客服工单和非在册客服工单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以及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在册客服工单和非在册客服工单获得工作单编号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并根据所述工作单编号获取工作单编号与来电电话号码的关联关系,进一步获得来电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根据所述在册客服工单获取在册的身份证号,并获取所述在册的身份证号与所述在册客服工单的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客服工单数据中的工单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以及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包括:
从所述工单文本信息中提取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电力用户编号,并进一步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以及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获取线上电子渠道数据,根据所述线上电子渠道数据获得电话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获取线下营业厅服务数据,根据所述线下营业厅服务数据确定现场办理业务的客户的身份证号码与电力用户编号的关联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用户用电业务行为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关联表中任一个电话号码在各个渠道中的用电业务信息,并根据该用电业务信息进行用户用电行为聚类获得对应电力用户编号的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聚类结果;
获取所述第二关联表中任一个身份证号码在各个渠道中的用电业务信息,并根据该用电业务信息进行用户用电行为聚类获得对应电力用户编号的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聚类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460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