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内数据融合的地层划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786.8 | 申请日: | 202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9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红林;郭建湖;吕小宁;化希瑞;刘铁;廖进星;张占荣;石碧波;刘庆辉;刘铁华;梁伟;王卫国;谢百义;张协崇;蒋道君;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10/764 | 分类号: | G06V10/764;G06V10/82;G06V10/80;G06N3/0464;G06N3/048;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刘恋;张颖玲 |
地址: | 43006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融合 地层 划分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1.一种孔内数据融合的地层划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多个孔内预设深度位置分别对应的灰度图以及地层岩性名称;每个所述灰度图由每个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成像图像对应的第一灰度图和所述每个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多条波形特征曲线对应的第二灰度图确定;
根据多个所述灰度图和多个所述地层岩性名称确定所述地层的样本数据集;
基于所述样本数据集进行学习训练,建立神经网络模型;
获得待识别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灰度图,根据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灰度图和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识别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对应的预测地层岩性名称;
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成像图像的像素进行缩放处理,获得与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对应像素点数相关的第一像素矩阵图像;
对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进行组合处理,获得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对应的第二像素矩阵图像;
将所述第二像素矩阵图像进行叠加处理,获得与所述第一像素矩阵图像中像素点数相关的第三像素矩阵图像;
对所述第三像素矩阵图像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所述第三像素矩阵图像对应的所述第二灰度图;
所述对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进行组合处理,包括:
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为k条,每条曲线长度均由i个像素点组成,每条曲线长度上第i个像素点的值记为xi,每条曲线长度均表示为一维向量{x1,x2,…,xi,…,xn};将k个一维向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二维像素矩阵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得多个孔内预设深度位置分别对应的灰度图以及地层岩性名称,包括:
在每个孔内预设深度位置获得孔内的多条波形特征曲线以及成像图像;
对所述成像图像进行第一处理,确定所述成像图像对应的第一灰度图;
对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进行第二处理,确定所述多条波形特征曲线对应的第二灰度图;所述第二灰度图的数据维度与所述第一灰度图的数据维度相同;
将所述第一灰度图和所述第二灰度图进行叠置处理,获得所述每个孔内预设深度位置对应的第三灰度图;
获得所述第三灰度图的地层岩性名称,根据所述第三灰度图和所述地层岩性名称确定多个孔内预设深度位置分别对应的灰度图以及地层岩性名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成像图像进行第一处理,确定所述成像图像对应的第一灰度图,包括:
将所述第一像素矩阵图像进行灰度处理,确定所述第一像素矩阵图像对应的第一灰度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样本数据集进行学习训练,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样本数据集更新神经网络结构参数;
基于所述神经网络结构参数确定所述神经网络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样本数据集更新神经网络结构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样本数据集获得所述样本数据集对应的岩性类型概率误差;
基于所述岩性类型概率误差更新神经网络结构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灰度图和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所述待识别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对应的预测地层岩性名称,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深度位置的灰度图和所述神经网络模型获得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对应的岩性类型概率值;
基于所述岩性类型概率值确定所述待识别孔内所述预设深度位置对应的预测地层岩性名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7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