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38546.8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4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何积志;李川;李英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6 | 分类号: | G01B11/06;G01D21/00;G06T7/6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杨钊霞 |
地址: | 65050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在线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和覆冰检测系统﹐所述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数据传递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安装于现场杆塔上且拍摄方向正对于输电线路上架设的导线,以对输电线路导线进行实时采集图像,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图像处理模块,以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至图像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数据传递模块,以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覆冰监测系统,由覆冰检测系统对导线覆冰厚度进行检测、判断;所述供电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源。该装置有利于对输电线路导线的覆冰情况进行检测,为电网监测节约人力物力,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电线路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架空输电线路覆冰是影响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的覆冰灾害将导致大面积倒塔,断线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发现线路覆冰情况,采取相关融冰除冰措施,可有力的保证输电线路在覆冰期的安全稳定运行。但是目前的架空输电线路大多路经人烟稀少地区﹐导致人工巡查费时费力,电网或供电局现在逐渐通过成熟的输电线路监测技术来部分代替人工巡检减轻巡检工作量。
现技术为了加强对输电线路的防护,设置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快速的对输电线路的覆冰情况进行判定﹐依据覆冰的位置和时间对覆冰的增长速度和覆冰重量进行快速的分析计算,降低高海拔和山地地区的人工观冰的风险,为此,提出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其能解决目前的输电线路的人工观冰巡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人工巡检线路的工作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和覆冰检测系统,所述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模块、数据传递模块和供电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安装于现场杆塔上且拍摄方向正对于输电线路上架设的导线,以对输电线路导线进行实时拍照监测,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连接图像处理模块,以将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至图像处理模块进行处理,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连接数据传递模块,以将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给覆冰检测系统﹐由覆冰检测系统对导线覆冰情况进行检测、判断;所述供电模块为各模块提供电能。
优选地,所述覆冰检测系统包括数据通信解析模块、数据库模块、参数调整模块、覆冰计算模块、界面显示模块和覆冰预警模块,所述数据通信解析模块与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进行通信,接收终端上传的图像数据,所述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采集到的图像数据,所述参数调整模块调整实时的环境参数及导线参数,以进行计算导线的覆冰厚度,所述覆冰计算模块基于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计算当前导线的覆冰直径厚度,通过与未覆冰导线直径厚度对比,计算出导线覆冰厚度,所述界面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及导线覆冰厚度的计算结果,所述覆冰预警模块用于将计算出的输电线路导线覆冰厚度与输电线路设计承载覆冰厚度阈值进行比较,若超过阈值,则向运行维护人员发出警报。
优选地,所述覆冰检测系统的数据库模块,可以根据需要提供线路历史的覆冰厚度信息。
优选地,所述供电模块采用太阳能储电的方式进提供电能,主要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放电控制器、储电模组,白天利用太阳能提供电能,并将多余的电能储存在储电模组,夜间使用储电模组提供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覆冰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通过输电线图像采集终端采集并上传山区路段输电线路导线的图像数据,根据采集的图像数据,利用覆冰检测系统中对导线覆冰情况进行检测、判断,降低人工观冰风险,检测便捷,节省人力物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图1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