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38360.2 | 申请日: | 2021-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3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徐俊;占羿箭;王圣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9/10 | 分类号: | E04G9/10;E04G17/00;E04G1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叠 组合式 混凝土 伺服 模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目的在于进行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模板包括无底箱体和位移控制系统,无底箱体的前侧壁层、左侧壁层和后侧壁层均固定,其右侧层叠模板组在位移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无底箱体;无底箱体的前侧壁层和后侧壁层底部均设置有滑轨;右侧层叠模板组的底部前端和中端分别安装有止水胶条和滑动组件,滑动组件的标高与止水胶条的标高一致,滑动组件与所述滑轨之间相互配合;对不同层区域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应力进行针对性差异化释放处理,吸收并消除各层混凝土内部差异化温度应力fmax‑n,匹配工程实际,防止混凝土开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混凝土结构朝着高度更高、跨度更大的方向不断发展,混凝土结构尺寸也越来越大,这使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上升速度越来越快,峰值温度也随之越来越高,导致温度应力不断增加,出现内部应力集中现象,一旦应力得不到释放,必将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这点对于在现有模板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尤为突出。
同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量大,其内部骨料分布不均匀,容易导致不同区域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差异化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及应力仿真计算分析的准确性,最终大幅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应力释放控制的难度。
因此,亟需研究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及其施工方法,有效释放不同区域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需要,充分保障结构质量与安全。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可消除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的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从而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需要。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在针对不同区域混凝土内部差异化温升及应力发展特性,及时有效释放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不同区域差异化温升应力,保障混凝土结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有效控制混凝土开裂。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提供一种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所述模板包括:
无底箱体和位移控制系统,所述无底箱体包括固定设置的左侧壁层、前侧壁层和后侧壁层,以及活动设置的右侧层叠模板组;所述右侧层叠模板组能够在所述位移控制系统的作用下靠近或远离所述左侧壁层;每层所述右侧层叠模板的上、下部均敷设高强度光滑塑料层;所述无底箱体的前侧壁层和后侧壁层底部均设置有滑轨;右侧层叠模板组的底部前端安装有止水胶条,右侧层叠模板组的底部中端设有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的标高与所述止水胶条的标高一致,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滑轨之间相互配合;
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根据设计分别搭设并固定无底箱体的左侧壁层、前侧壁层和后侧壁层;
步骤S2、从下至上架设n层右侧层叠模板至设计高程位置,并施工临时固定结构,形成右侧层叠模板组,n为自然数;
步骤S3、分层均匀间隔架设位移控制系统,使得液压千斤顶的顶杆均匀对称靠紧右侧层叠模板,确保其稳固不倾斜;
步骤S4、撤去右侧层叠模板组的临时固定结构,形成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
步骤S5、往层叠组合式混凝土伺服模板中连续浇筑混凝土拌合物,实时监测不同层区域混凝土内部温度及其场分布情况,并将结果实时传输至位移控制系统,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并计算其内部应力上升曲线及其应力峰值fmax-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383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